网络新闻评论中语用预设的研究--以澎湃新闻社社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9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 相关理论概念探析 | 第10-12页 |
1.3.1 预设理论 | 第10-11页 |
1.3.2 澎湃新闻 | 第11-12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4.1 网络新闻评论语言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4.2 语用预设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4.3 澎湃新闻的相关研究 | 第16页 |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网络新闻评论中语用预设的类型 | 第17-31页 |
2.1 澎湃新闻社论中的存在性预设 | 第17-21页 |
2.2 澎湃新闻社论中的事实性预设 | 第21-24页 |
2.2.1 事实性预设的频度统计 | 第21-22页 |
2.2.2 事实性预设的触发性标记 | 第22-24页 |
2.3 澎湃新闻社论中的状态预设 | 第24-27页 |
2.3.1 状态预设的频度统计 | 第24-25页 |
2.3.2 状态预设的触发性标记 | 第25-27页 |
2.4 澎湃新闻社论中的显性预设和隐性预设 | 第27-30页 |
2.4.1 显性预设和隐性预设的频度统计 | 第27-28页 |
2.4.2 显性预设的触发性标记 | 第28-29页 |
2.4.3 隐性预设的触发性标记 | 第29-30页 |
2.5 网络新闻评论中预设的运用概况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网络新闻评论语用预设的特点 | 第31-38页 |
3.1 语用预设的共知性 | 第31-32页 |
3.2 语用预设的主观性 | 第32-34页 |
3.3 语用预设的隐蔽性 | 第34-35页 |
3.4 语用预设的动态性 | 第35-38页 |
第四章 网络新闻评论语用预设的功能分析 | 第38-48页 |
4.1 语用预设的语篇组织功能 | 第38-39页 |
4.2 语用预设的评价功能 | 第39-43页 |
4.2.1 语用预设的介入与评价功能 | 第40-42页 |
4.2.2 语用预设的态度、情感与评价功能 | 第42-43页 |
4.3 语用预设的传播功能 | 第43-46页 |
4.3.1 对于内容:信息的承载,观点的体现 | 第43-44页 |
4.3.2 对于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 | 第44页 |
4.3.3 对于传者:凸显意图的语用手段 | 第44-45页 |
4.3.4 对于社会:舆论、价值观向导 | 第45页 |
4.3.5 对于媒介:争取话语主权的语用策略 | 第45-46页 |
4.4 网络新闻评论传播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