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音乐教育中多声部训练的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一) 基础音乐教育中多声部音乐能力的发展趋势 | 第9页 |
(二) 多元视角下多声部音乐能力的缘起 | 第9页 |
(三) 多声部音乐能力对于准音乐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 第9-10页 |
二、 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视野——创新点 | 第1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三) 论文框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多声部音乐的相关文献 | 第13-21页 |
第一节 多声部音乐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一、 多声部音乐的起源 | 第13页 |
二、 多声部音乐在新课标的启示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国外音乐教学法的启示 | 第14-21页 |
一、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 第14-17页 |
(一)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教育思想 | 第14-15页 |
(二)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三)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实践 | 第15-17页 |
二、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 第17-19页 |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思想理念 | 第18页 |
(二)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实践 | 第18-19页 |
三、 戈登音乐教育思想 | 第19-21页 |
(一) 营造聆听环境,创设音乐语境 | 第19-20页 |
(二) 学习音乐要素,发展音乐思维 | 第20页 |
(三) 强调审美体验,培养音乐逻辑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多声部音乐的基础训练 | 第21-36页 |
第一节 多声部音乐的普遍问题 | 第21-24页 |
一、 音准 | 第21-22页 |
二、 节奏 | 第22页 |
三、 调感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多声部音乐的表达模式 | 第24-26页 |
一、 单音代替唱名进行多声部视唱 | 第24-25页 |
二、 体现声部层次突出多声部视唱 | 第25-26页 |
三、 关注音乐要素促进多声部视唱 | 第26页 |
第三节 多声部音乐的训练方法 | 第26-36页 |
一、 多声部视唱的训练方法 | 第26-30页 |
二、 多声部节奏的训练方法 | 第30-36页 |
第三章 多声部音乐的实践 | 第36-58页 |
第一节 音乐课堂中的多声部实践 | 第36-44页 |
一、 音乐课堂中的音准训练 | 第36-38页 |
二、 音乐课堂中的声音训练 | 第38-40页 |
三、 音乐课堂中的歌唱训练 | 第40-42页 |
四、 班级合唱训练 | 第42-44页 |
第二节 艺术社团中的多声部实践 | 第44-58页 |
一、 作品选择 | 第44-45页 |
二、 作品分析 | 第45-49页 |
三、 作品排练 | 第49-51页 |
四、 小学生的舞台展现能力 | 第51-58页 |
(一) 上台前学生的表现 | 第51-53页 |
(二) 解决问题 | 第53-58页 |
结论 | 第58-62页 |
一、 研究中的不足 | 第58页 |
二、 研究中的思考 | 第58-61页 |
(一) 识读乐谱的音乐能力培养 | 第58-59页 |
(二) 多声部立体化节奏的教学措施 | 第59-60页 |
(三) 小学生的音乐素养综合培养 | 第60-61页 |
三、 研究中的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