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翻译论文

异化翻译思想探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引论第16-33页
 第一节 文献综述第16-28页
 第二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目的第28-29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9-30页
 第四节 论文结构及章节安排第30-33页
第一章 异化翻译观的演变第33-93页
 第一节 西方异化翻译观的演变第33-72页
     ·施莱尔马赫的异化翻译观第36-47页
     ·本雅明的“纯语言”异化翻译观第47-58页
     ·贝尔曼的异化翻译伦理观第58-63页
     ·韦努蒂的“抵抗式”异化翻译观第63-72页
 第二节 中国异化翻译观的演变第72-93页
     ·古代中国的质派翻译观第72-75页
     ·近现代中国的直译观第75-86页
     ·当代中国的异化翻译观第86-93页
第二章 异化翻译观辨析第93-125页
 第一节 中西异化翻译观的异同第93-107页
     ·中西异化翻译观的异同概述第93-99页
     ·中西异化翻译观的异同评析第99-107页
 第二节 异化与归化之争第107-114页
     ·异化与归化的定义第108-109页
     ·异化与归化的定位第109-111页
     ·异化与归化的关系第111-114页
 第三节 微观文化的异化翻译观第114-125页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第115-116页
     ·中观文化的归化翻译观第116-119页
     ·微观文化的异化翻译观第119-125页
第三章 异化翻译的本体论:鲁迅的“中间物”哲学第125-153页
 第一节 鲁迅的“中间物”哲学及其异化翻译思想第125-135页
     ·鲁迅的“中间物”哲学的的思想渊源第126-128页
     ·鲁迅的“中间物”哲学的意义蕴含第128-131页
     ·鲁迅的“中间物”哲学的异化翻译取向第131-135页
 第二节 鲁迅“中间物”哲学的本体意义第135-144页
     ·翻译活动的“中间物”本质第135-141页
     ·译者的“中间物”本质第141-144页
 第三节 异化翻译的本质地位第144-153页
     ·实现微观文化译介与融合的最佳翻译策略第145-149页
     ·符合译入语读者的深层需要第149-153页
第四章 异化翻译的认识论:皮亚杰的图式理论第153-179页
 第一节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图式理论第153-161页
     ·知识的框架:图式第153-155页
     ·同化、顺应与平衡第155-159页
     ·图式的发展与建构第159-161页
 第二节 翻译的图式运动第161-171页
     ·翻译理解的图式建构第161-166页
     ·翻译再现的图式建构第166-168页
     ·翻译认识图式的发展第168-171页
 第三节 异化翻译的图式认识论阐释第171-179页
     ·中观文化层面的归化图式第171-174页
     ·微观文化译介、交流与融合的异化图式第174-179页
第五章 异化翻译的语言观:潜文本理论第179-202页
 第一节 语言潜文本与微观文化第179-189页
     ·语言的潜文本理论第180-186页
     ·微观文化的潜文本第186-189页
 第二节 微观文化潜文本的异化翻译第189-202页
     ·异化翻译保留原文作者的意图第190-192页
     ·异化翻译信赖和提高译入语读者第192-196页
     ·潜文本与陌生化翻译第196-202页
结论第202-206页
参考文献第206-217页
致谢第217-218页

论文共2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线粒体DNA遗传多态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下一篇:李泽厚“情本体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