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线粒体DNA遗传多态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缩略词表第8-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6页
   ·稻属AA基因组研究概述第13-17页
     ·稻属简介第13-14页
     ·稻属AA基因组分类第14-15页
     ·稻属AA基因组开发利用价值第15-16页
     ·稻属AA基因组系统演化关系研究进展第16-17页
   ·亚洲栽培稻研究进展第17-18页
     ·亚洲栽培稻的起源第17页
     ·洲栽培稻系统演化关系研究进展第17-18页
     ·洲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态性的比较第18页
   ·水稻线粒体及其基因组研究进展第18-30页
     ·真核生物中线粒体的起源与演化第18-20页
     ·真核生物中线粒体的结构与组成第20-21页
     ·真核生物中线粒体的功能第21-25页
     ·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第25-30页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第30-33页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主要类型第30-31页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第31页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第31-32页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分类研究进展第32页
     ·杂交水稻简介第32-33页
   ·水稻叶色突变体标810S的研究进展第33-34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4-36页
第二章 稻属AA基因组中亚洲栽培稻5个亚群体及4个野生稻种的mtDNA遗传多态性和系统演化关系研究第36-78页
   ·材料与方法第36-45页
     ·水稻材料第36-43页
     ·总DNA的提取第43页
     ·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第43-45页
     ·序列比对和结果分析方法第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76页
     ·亚洲栽培稻5个亚群体及4个野生稻种在mtDNA上SSV的遗传特性第45-66页
     ·亚洲栽培稻5个亚群体及4个野生稻种在mtDNA编码区上SNP的遗传特性第66-70页
     ·indica和japonica品种核质类型同一性的分析第70-71页
     ·亚洲栽培稻及4个野生稻种mtDNA遗传多态性的分析第71页
     ·亚洲栽培稻和4个野生稻种mtDNA系统演化关系的分析第71-76页
   ·讨论第76-78页
第三章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tDNA遗传多态性的研究第78-103页
   ·材料与方法第78-80页
     ·水稻材料第78页
     ·总DNA的提取第78页
     ·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第78页
     ·序列比对和结果分析方法第78-80页
   ·结果与分析第80-100页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tDNA的籼粳型分析第80-87页
     ·13类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mtDNA上高多态性位点的遗传特性第87-96页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tDNA的亲缘关系分析第96-100页
     ·atp6-orf79结构与Dian1型、Liao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机制的关系第100页
   ·讨论第100-103页
第四章 水稻叶色突变体线粒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第103-112页
   ·材料与方法第103-106页
     ·水稻材料第103页
     ·研究方法第103-106页
   ·结果与分析第106-110页
     ·标810S与810S呼吸作用相关基因表达的比较第106-109页
     ·标810S与810S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比较第109-110页
   ·讨论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0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本论文感谢以下项目的资助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气体公司电子气体业务本土化经营策略研究
下一篇:异化翻译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