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教育学分支论文--教育管理学论文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辍学问题研究--以成都市新都区大丰中学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2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相关概念界定第9-11页
  (一) 城乡结合部第9页
  (二) 初中生第9-10页
  (三) 辍学第10页
  (四) 辍学率第10-11页
 三、国内外有关初中生辍学问题的研究第11-16页
  (一)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二)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三)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第15-16页
 四、研究的内容、方法与实施方案第16-19页
  (一) 研究的内容第16页
  (二) 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三) 实施方案第18-19页
 五、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9-23页
  (一) 理论意义第20页
  (二) 实践意义第20-21页
  (三) 创新性第21-23页
第二章 成都市新都区大丰镇及样本学校概况第23-25页
 一、北门门户城乡结合部——新都区大丰镇概况第23页
 二、大丰镇教育概况第23-24页
 三、三区交界处的D中学概况第24-25页
第三章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辍学问题调研结果第25-40页
 一、样本学校初中生辍学的数量第25-27页
 二、样本学校初中生辍学现状调查第27-32页
  (一) 对显性辍学的调查第28-30页
  (二) 对隐性辍学的调查第30-32页
 三、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辍学特点第32-35页
  (一) 辍学学生在各年级的比例第32-33页
  (二) 辍学学生男、女生的比例第33-34页
  (三) 辍学学生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第34-35页
  (四) 辍学学生与父母受教育的程度第35页
 四、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辍学的危害第35-40页
  (一) 对自身的危害第38页
  (二) 给在校学生带来“蝴蝶效应”第38页
  (三) 增加扫盲工作的负担第38-39页
  (四) 导致教育资源浪费第39页
  (五) 不利于社会的总体发展第39-40页
第四章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辍学原因第40-56页
 一、学生自身因素第41-45页
  (一) 自愿性辍学第43-44页
  (二) 被迫性辍学第44-45页
 二、家庭因素第45-48页
  (一) 经济原因第47页
  (二) 非经济原因第47-48页
 三、学校因素第48-52页
  (一) 硬件设施第51页
  (二) 软件设施第51-52页
 四、社会因素第52-54页
  (一) 政府监管力度第52-53页
  (二)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第53-54页
 五、其它因素第54-56页
第五章 控制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辍学采取的措施第56-67页
 一、学生方面第56-59页
  (一) 端正学习态度第56-57页
  (二) 明确学习目标第57页
  (三) 培养学习兴趣第57-58页
  (四) 重视课外辅导第58页
  (五) 抵制不良诱惑第58-59页
 二、家庭方面第59-61页
  (一) 增强法律意识第59-60页
  (二) 热衷终生学习第60页
  (三) 转变教育方式第60-61页
  (四) 积极寻求帮扶第61页
  (五) 搭建家校之桥第61页
 三、学校方面第61-64页
  (一) 继续加大力度稳推素质教育第62页
  (二)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第62页
  (三) 结合实际完善控辍保学制度第62-63页
  (四) 通过开展兴趣导学活动减压第63页
  (五) 进行适时家访掌握最新动态第63-64页
 四、社会方面第64-67页
  (一) 加强宣传强化法制观念第64页
  (二) 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权利第64-65页
  (三) 大力整治优化周边环境第65页
  (四) 改革评价机制扬特色化第65页
  (五) 实施必要监管排危解难第65-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第71-76页
后记第76-78页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评价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班级管理中的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以中江县A中学C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