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配气机构论文

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分析设计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1 绪论第7-14页
   ·配气机构的新发展第7-12页
     ·顶置凸轮轴技术第7-8页
     ·多气门技术第8-9页
     ·可变气门系统技术第9-11页
     ·TSI 技术第11页
     ·无凸轮电液驱动技术第11-12页
   ·配气机构凸轮型线设计技术第12-13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第13页
   ·本章小结第13-14页
2 配气机构模型建立及计算分析第14-31页
   ·AVL TYCON 软件介绍第14页
   ·配气机构优化设计模型第14-16页
     ·单质量模型第14-15页
     ·二质量模型第15-16页
     ·多质量模型第16页
     ·有限元模型第16页
   ·配气机构模型的建立第16-18页
   ·模型参数的设置第18-23页
     ·气门杆上半身刚度的计算第18-19页
     ·气门下阀面当量刚度的计算第19-20页
     ·摇臂轴的刚度计算第20-21页
     ·气门弹簧的参数的计算第21-22页
     ·挺柱的接触刚度第22页
     ·凸轮轴的刚度第22-23页
     ·气门座的刚度第23页
   ·配气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计算分析第23-30页
     ·配气机构评价原则第23-25页
     ·运动学的计算分析第25-29页
     ·动力学的计算分析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凸轮型线的优化设计第31-40页
   ·凸轮型线设计思路第31页
   ·凸轮型线优化设计第31-34页
     ·缓冲段的设计第31-32页
     ·工作段的设计第32-34页
   ·配气机构优化后性能对比分析第34-39页
     ·进气凸轮型线动力学优化对比分析第34-36页
     ·排气凸轮型线动力学优化对比分析第36-38页
     ·进、排气凸轮型线动力学优化对比分析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配气相位优化分析第40-54页
   ·AVL BOOST 软件的简介第40页
   ·整机性能模型的建立第40-42页
     ·模型的假设条件第41页
     ·模型中的参数说明第41页
     ·模型的验证第41-42页
   ·配气相位优化分析第42-52页
     ·优化方案的提出第42-43页
     ·进气提前角优化分析第43-50页
     ·排气提前角优化分析第50-52页
   ·优化结果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结论第54-55页
   ·展望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冷式汽油机缸盖流固耦合传热分析及优化
下一篇:基于AMT的重度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性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