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1 前言 | 第11-27页 |
·大蒜资源深加工现状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大蒜产业现状 | 第11页 |
·制约我国大蒜及其制品的生产利销售的因素 | 第11-12页 |
·大蒜资源深加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第12页 |
·大蒜简介 | 第12-15页 |
·大蒜重要化学成分 | 第12-15页 |
·大蒜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 第15页 |
·蒜氨酸酶 | 第15-18页 |
·蒜氨酸酶组成结构 | 第16-17页 |
·蒜氨酸酶的性质 | 第17页 |
·蒜氨酸酶的应用 | 第17-18页 |
·大蒜SOD | 第18-21页 |
·SOD催化机理 | 第18-19页 |
·SOD的种类和分布 | 第19页 |
·铜锌SOD的结构 | 第19-20页 |
·铜锌SOD的理化性质 | 第20页 |
·大蒜SOD理化性质 | 第20页 |
·SOD应用现状 | 第20-21页 |
·大蒜多糖 | 第21-25页 |
·大蒜多糖的理化性质 | 第21页 |
·大蒜多糖的结构 | 第21-22页 |
·质谱法在大蒜多糖结构中的应用 | 第22页 |
·大蒜多糖的功能 | 第22-25页 |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立题背景 | 第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2 实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 第27-40页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8-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6页 |
·分步分离大蒜SOD和蒜氨酸酶 | 第30页 |
·铜离子螯合层析法从人蒜中提取SOD | 第30-31页 |
·D101大孔树脂对蒜氨酸酶和SOD活力影响 | 第31页 |
·联合提取蒜氨酸酶利大蒜多糖的工艺路线 | 第31-33页 |
·大蒜多糖的分级沉淀 | 第33-34页 |
·MALDI-TOF MS测多糖的分子量分布 | 第34页 |
·分级沉淀的大蒜多糖与可发酵程度的关系 | 第34页 |
·新鲜大蒜生产大蒜多糖饮料工艺和配方的研究 | 第34-36页 |
·溶液配制及测定方法 | 第36-38页 |
·大蒜多糖的提取率测定 | 第36-37页 |
·蒜氨酸酶活性测定 | 第37页 |
·SOD酶活力的测定 | 第37页 |
·沉淀率的测定 | 第37-38页 |
·总糖的测定 | 第38页 |
·大蒜多糖汁透光率的测定 | 第38页 |
·蛋白质的测定 | 第38页 |
·果糖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8页 |
·间苯二酚和硫酸铁铵试剂的配制 | 第38页 |
·实验所用树脂的预处理 | 第38-40页 |
·732#(001×7)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 | 第38-39页 |
·717#(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 | 第39页 |
·D101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 第39-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55页 |
·分步分离蒜氨酸酶和SOD的技术 | 第40-43页 |
·邻苯三酚白氧化速率的测定结果 | 第40页 |
·不同饱和度(NH_4)_2SO_4对蒜氨酸酶和SOD的分离纯化 | 第40-41页 |
·蒜氨酸酶利SOD酶的提取纯化结果 | 第41-43页 |
·铜离子螯合层析法从大蒜中提取SOD | 第43页 |
·铜离子螯合硅胶柱的制备 | 第43页 |
·上样前后铜离子螯合硅胶柱的变化 | 第43页 |
·D101大孔树脂柱对蒜氨酸酶和SOD活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大蒜中蒜氨酸酶和多糖的联合提取技术 | 第44-47页 |
·不同步骤对蒜氨酸酶和大蒜多糖的影响 | 第44-47页 |
·酒精分级沉淀多糖的发酵度和分子量分布的关系 | 第47-52页 |
·大蒜多糖的分级沉淀结果 | 第47-48页 |
·不同大蒜多糖的分子量分布的关系 | 第48-51页 |
·不同酒精浓度沉淀所获大蒜多糖得可发酵度性 | 第51-52页 |
·大蒜多糖饮料的工艺和配方研究 | 第52-55页 |
·最佳除蛋白工艺的确定 | 第52页 |
·关键步骤对大蒜多糖饮料的澄清和除蛋白效果 | 第52-53页 |
·大蒜多糖饮料的调配 | 第53-54页 |
·产品质量指标 | 第54-55页 |
4 讨论 | 第55-56页 |
·铜离子螯合层析法并不适合直接从大蒜中提取SOD | 第55页 |
·MALDI-TOF MS峰强度低的组分,含量并不一定低 | 第55-56页 |
5 结论和展望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