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1 引言 | 第6-11页 |
| ·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 | 第6页 |
| ·理论基础 | 第6-10页 |
| ·语言和言语理论 | 第6-7页 |
| ·社会语言学理论 | 第7-8页 |
| ·对比语言学理论 | 第8页 |
| ·中介语理论 | 第8-9页 |
| ·偏误分析理论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概述 | 第10页 |
| ·误例的来源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 第11页 |
| 2 汉语规范化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文化多元化形势下的语言规范化 | 第12-14页 |
| ·关于语言规范化的讨论 | 第14页 |
| 3 与对外汉语教学联系密切的几个汉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 第14-17页 |
| ·普通话及相关的规范标准 | 第14-16页 |
| ·规范汉字及相关的规范标准 | 第16-17页 |
| ·汉语拼音及相关的规范标准 | 第17页 |
| 4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教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 第17-20页 |
| ·读音不对或读音不准 | 第18-19页 |
| ·错读异读词的统读音 | 第18页 |
| ·错读异读音 | 第18页 |
| ·错读同形多音字 | 第18页 |
| ·按照相同的偏旁类推 | 第18-19页 |
| ·用字不规范 | 第19-20页 |
| ·写错别字 | 第19页 |
| ·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包括使用被废止的“二简字”) | 第19页 |
| ·使用被淘汰的异体字 | 第19-20页 |
| ·滥用繁体字 | 第20页 |
| ·写字笔顺不规范 | 第20页 |
| 5 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 第20-25页 |
| ·把汉语名词当作动词 | 第21页 |
| ·将汉语不及物动词当成及物动词 | 第21页 |
| ·汉语形容语位置和英语补语位置的混淆 | 第21-22页 |
| ·地点状语位置不同 | 第22页 |
| ·动宾搭配不当 | 第22-23页 |
| ·形容词使用不当 | 第23页 |
| ·动补不当 | 第23-24页 |
| ·母语句子直译为汉语 | 第24页 |
| ·量词的省略与增加 | 第24页 |
| ·所有代词的不同 | 第24-25页 |
| 6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 | 第25-28页 |
| ·语音的不规范 | 第25-27页 |
| ·注音的不规范现象 | 第25-26页 |
| ·书写的不规范现象 | 第26-27页 |
| ·词汇的不规范 | 第27页 |
| ·语法的不规范 | 第27-28页 |
| 7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教的不规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教学建议 | 第28-30页 |
| 8 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学的不规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教学建议 | 第30页 |
| 9 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 第30-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