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 ·植物淀粉特性研究概述 | 第12-16页 |
| ·淀粉颗粒形状与大小 | 第12页 |
| ·淀粉组分构成 | 第12-13页 |
| ·淀粉颗粒结构与晶体特性 | 第13页 |
| ·淀粉膨胀能力与糊化特性 | 第13-14页 |
| ·淀粉糊特性 | 第14-15页 |
| ·淀粉老化(回生) | 第15-16页 |
| ·淀粉水解 | 第16-18页 |
| ·淀粉水解原理 | 第16-17页 |
| ·淀粉水解主要酶制剂 | 第17-18页 |
| ·淀粉酶法水解研究概况 | 第18页 |
| ·荞麦淀粉特性研究概述 | 第18-23页 |
| ·荞麦淀粉的组分构成 | 第19页 |
| ·荞麦淀粉的颗粒特性 | 第19-20页 |
| ·荞麦淀粉的糊化特性 | 第20页 |
| ·荞麦淀粉的溶解性和膨胀特性 | 第20-21页 |
| ·荞麦淀粉的水解和消化 | 第21页 |
| ·荞麦淀粉的老化 | 第21-22页 |
| ·荞麦淀粉凝胶的脱水收缩性和冻融稳定性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荞麦淀粉特性分析 | 第23-29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 ·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 ·淀粉颗粒形态 | 第24-25页 |
| ·淀粉的偏光十字 | 第25-26页 |
| ·淀粉颗粒的晶体结构 | 第26-27页 |
|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 | 第27-28页 |
| ·淀粉的糊化特性分析 | 第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荞麦淀粉酶水解工艺条件研究 | 第29-40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 ·材料 | 第29页 |
| ·淀粉水解 | 第29页 |
|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 ·荞麦淀粉酶水解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0-31页 |
| ·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 第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9页 |
| ·荞麦淀粉水解酶的选择 | 第31-32页 |
| ·荞麦淀粉水解条件的确定 | 第32-34页 |
| ·荞麦淀粉水解的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 | 第34-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荞麦淀粉的真菌淀粉酶酶解动力学研究 | 第40-49页 |
| ·前言 | 第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 ·材料 | 第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1-44页 |
| ·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pH 值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双酶协同水解荞麦淀粉的工艺条件研究 | 第49-62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61页 |
| ·双酶协同水解动力学分析 | 第51-54页 |
| ·荞麦淀粉水解工艺条件研究 | 第54-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耐高温 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的工艺条件研究 | 第62-74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 ·材料 | 第62页 |
| ·试验方法 | 第62-6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4-73页 |
| ·耐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适宜反应条件分析 | 第64-66页 |
| ·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66-68页 |
| ·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8-70页 |
| ·耐高温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的条件优化 | 第70-71页 |
| ·糖化工艺条件优化 | 第71-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74-75页 |
| ·结论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作者简介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