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26页 |
·小麦面筋蛋白的结构组成与功能特性 | 第16-20页 |
·谷朊粉的生产与应用 | 第20-21页 |
·小麦面筋蛋白的改性研究 | 第21-24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中性蛋白酶水解改性小麦面筋蛋白 | 第26-40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6页 |
·原料 | 第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水分测定 | 第26-27页 |
·灰分的测定 | 第27页 |
·粗蛋白含量测定 | 第27页 |
·持水力的测定 | 第27-28页 |
·水解度测定 | 第28页 |
·小麦面筋蛋白功能特性的测定 | 第28-29页 |
·溶解度的测定 | 第28-29页 |
·乳化度及乳化稳定性的测定 | 第29页 |
·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的测定 | 第29页 |
·中性蛋白酶水解小麦面筋蛋白 | 第29-30页 |
·小麦面筋蛋白的蛋白酶水解工艺 | 第29页 |
·酶解作用的基本条件 | 第29页 |
·正交试验的设计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原始谷朊粉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30页 |
·酶解条件对小麦面筋蛋白改性的影响 | 第30-37页 |
·酶浓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30-32页 |
·固液比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pH值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水解温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34-36页 |
·水解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37-39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37-39页 |
·试验结果的验证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中性蛋白酶水解面筋蛋白动力学的研究 | 第40-4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0页 |
·原料 | 第40页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水解度测定 | 第40页 |
·小麦面筋蛋白的蛋白酶水解工艺 | 第40页 |
·中性蛋白酶水解面筋蛋白动力学的探讨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5页 |
·酶解反应过程中水解度变化 | 第41-42页 |
·底物浓度对酶解反应的影响 | 第42页 |
·酶浓度对酶解反应的影响 | 第42页 |
·有限水解小麦蛋白的动力学探讨 | 第42-44页 |
·酶水解过程中酶活力的变化情况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中性蛋白酶水解与琥珀酰化复合改性小麦面筋蛋白 | 第46-5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6页 |
·原料 | 第46页 |
·主要试剂 | 第4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小麦面筋蛋白酰化程度的测定 | 第46-47页 |
·复合法改性的工艺 | 第47页 |
·复合改性条件的确定 | 第47页 |
·复合改性正交试验的设计 | 第47-48页 |
·不连续SDS-PAGE电泳 | 第48页 |
·样品处理 | 第48页 |
·灌胶和电泳过程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琥珀酰化实验条件的确定 | 第48-52页 |
·固液比对琥珀酰化的影响 | 第48-50页 |
·反应温度对琥珀酰化的影响 | 第50-51页 |
·酰化剂用量对琥珀酰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复合改性实验顺序的确定 | 第52-53页 |
·复合改性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53-54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53-54页 |
·试验结果的验证 | 第54页 |
·小麦面筋蛋白改性前后的电泳分析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