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问题提起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25页 |
·本文的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可能补语的句法语义限制 | 第27-67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可能补语的形式类别 | 第28-30页 |
·"V得/不C"的结构和意义 | 第30-51页 |
·"V得/不了"的结构和意义 | 第51-59页 |
·"V得/不得"的结构和意义 | 第59-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三章 可能补语的语义分析 | 第67-102页 |
·引言 | 第67页 |
·可能补语中"主、客观条件"的作用 | 第67-72页 |
·可能补语中的动力学(Force Dynamics)模式 | 第72-83页 |
·可能补语的情态(modality)语义 | 第83-100页 |
·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四章 可能补语用法上的若干问题 | 第102-129页 |
·引言 | 第102页 |
·肯定式和否定式的不对称 | 第102-113页 |
·"V得/不C"所使用的语境分析 | 第113-120页 |
·可能补语句法上的特点 | 第120-127页 |
·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五章 可能补语与韩国语中相关句式之比较 | 第129-161页 |
·引言 | 第129-130页 |
·"-(?)(-eul su itda/eopda)"和"-(?)(-eul li itda/eopda)" | 第130-136页 |
·"-(?)(-eumyeun/eoseonuen andoed a)"和"-(?)(-eodo/ado doeda)" | 第136-142页 |
·"-(?)(-ji motada)" | 第142-147页 |
·汉语和韩国语的可能类句式用法对比 | 第147-159页 |
·小结 | 第159-161页 |
第六章 可能补语教学 | 第161-167页 |
·引言 | 第161页 |
·现行教材对可能补语的释解 | 第161-163页 |
·学生在可能补语学习上的偏误 | 第163-165页 |
·可能补语教学建议 | 第165-166页 |
·小结 | 第166-167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67-171页 |
·本文的主要发现及创新之处 | 第167-169页 |
·本文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 | 第169-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79页 |
后记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