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4-15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3.1 语音格局理论 | 第15-16页 |
1.3.2 中介语理论 | 第16页 |
1.3.3 迁移理论 | 第16-17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1.4.1 汉语塞音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2 韩语塞音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4.3 汉韩的塞音对比与习得研究 | 第20-22页 |
1.4.4 汉语声调与韩语松紧音关系的研究 | 第22-24页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声学实验 | 第25-34页 |
2.1发音实验 | 第25-30页 |
2.1.1 确定实验对象 | 第25-26页 |
2.1.2 词表的选择与设计 | 第26页 |
2.1.3 录音以及数据处理 | 第26-30页 |
2.1.4 建构塞音格局 | 第30页 |
2.2 声调实验 | 第30-34页 |
2.2.1 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2.2.2 基频归一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塞音格局分析 | 第34-51页 |
3.1 汉语塞音格局 | 第34-36页 |
3.2 韩语塞音格局 | 第36-38页 |
3.3 汉语与韩语塞音格局的对比 | 第38-41页 |
3.4 韩国学习者汉语塞音格局 | 第41-49页 |
3.4.1 与韩语塞音格局的比较 | 第43-45页 |
3.4.2 与汉语塞音格局的比较 | 第45-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松紧音与汉语声调习得 | 第51-69页 |
4.1 韩国学习者的声调调型 | 第51-54页 |
4.2 比较韩国学习者与北京话中的起始音高 | 第54-60页 |
4.2.1 发音人各自与北京话的起始音高比较 | 第54-58页 |
4.2.2 发音人整体起始音高与北京话的比较 | 第58-60页 |
4.3 汉语不送气塞音四声的VOT与 GAP数值的比较 | 第60-64页 |
4.4 不送气塞音与起始音高的关系 | 第64-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启示 | 第69-73页 |
5.1 实验结论 | 第69-70页 |
5.2 教学建议 | 第70-71页 |
5.3 创新与不足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后记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