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9页 |
1.1 燕窝概述 | 第12-13页 |
1.1.1 燕窝来源 | 第12-13页 |
1.1.2 燕窝的食用药用价值 | 第13页 |
1.2 燕窝营养成分 | 第13-15页 |
1.2.1 蛋白质及氨基酸 | 第14页 |
1.2.2 碳水化合物 | 第14-15页 |
1.2.3 无机元素 | 第15页 |
1.2.4 唾液酸 | 第15页 |
1.3 燕窝真伪鉴定 | 第15-16页 |
1.4 燕窝的加工现状 | 第16-17页 |
1.5 活性肽和活性多糖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6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燕碎蛋白水解条件的优化 | 第19-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2.1.1 原料 | 第19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19-20页 |
2.1.3 试验仪器 | 第20页 |
2.1.4 燕碎原料成分分析 | 第20页 |
2.1.5 燕碎蛋白酶解条件优化 | 第20-22页 |
2.1.6 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2.2.1 燕碎基本成分 | 第23-24页 |
2.2.2 蛋白酶活的测定 | 第24页 |
2.2.3 不同蛋白酶对燕碎蛋白酶解效果的比较 | 第24-26页 |
2.2.4 中性蛋白酶水解单因素实验 | 第26-28页 |
2.2.5 中性蛋白酶水解条件的优化 | 第28-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燕碎蛋白肽的制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 第31-5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1-33页 |
3.1.1 实验原料 | 第31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3.2.1 燕碎蛋白肽制备工艺流程 | 第33页 |
3.2.2 燕碎蛋白肽酶解时间的选择 | 第33页 |
3.2.3 超滤法对酶解产物的粗纯化 | 第33页 |
3.2.4 燕碎蛋白肽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检测 | 第33-34页 |
3.2.5 燕碎蛋白肽细胞抗氧化实验 | 第34-36页 |
3.2.6 SephadexG-25分离燕碎多肽 | 第36页 |
3.2.7 UPLC-MS法鉴定燕碎多肽结构 | 第36页 |
3.2.8 统计分析 | 第3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6-51页 |
3.3.1 燕碎蛋白肽酶解时间确定 | 第36-38页 |
3.3.2 燕碎蛋白肽的DPPH清除活性 | 第38-39页 |
3.3.3 燕碎蛋白肽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活性 | 第39页 |
3.3.4 燕碎蛋白肽的羟自由基(·OH)清除活性 | 第39-40页 |
3.3.5 燕碎蛋白肽浓度对肝细胞过氧化氢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影响 | 第40页 |
3.3.6 MDA检测 | 第40-41页 |
3.3.7 SOD检测 | 第41页 |
3.3.8 燕碎蛋白肽的组分分离 | 第41-42页 |
3.3.9 燕碎蛋白肽组分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42-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燕碎多糖的制备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 第52-6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4.1.1 原料 | 第52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52页 |
4.1.3 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4.2.1 燕碎多糖的制备工艺流程 | 第53页 |
4.2.2 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 第53页 |
4.2.3 燕碎粗多糖的纯化与初步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4.2.4 燕碎多糖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 | 第54页 |
4.2.5 燕碎多糖的细胞抗氧化实验 | 第54页 |
4.2.6 统计分析 | 第5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4-61页 |
4.3.1 燕碎多糖制备与成分测定 | 第54-55页 |
4.3.2 燕碎多糖的纯化 | 第55页 |
4.3.3 多糖的分子量检测 | 第55-56页 |
4.3.4 燕碎多糖的单糖组成 | 第56-57页 |
4.3.5 燕碎多糖的DPPH清除活性 | 第57-58页 |
4.3.6 燕碎多糖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活性 | 第58-59页 |
4.3.7 羟自由基(·OH)清除活性 | 第59-60页 |
4.3.8 燕碎多糖浓度对肝细胞过氧化氢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影响 | 第60页 |
4.3.9 MDA检测 | 第60-61页 |
4.3.10 SOD活力检测 | 第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结论 | 第63页 |
5.2 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