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一)论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一)国内的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二)国外的研究动态 | 第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文献法 | 第11页 |
(二)案例分析法 | 第11-12页 |
(三)总结归纳法 | 第12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高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概述 | 第14-20页 |
一 课文辅助系统的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二 课文辅助系统的分类 | 第15-16页 |
三 课文辅助系统的地位 | 第16-18页 |
四 课文辅助系统的功能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两版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各个子系统的比较研究 | 第20-30页 |
一 两版教科书中导入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20-22页 |
(一)台湾翰林版导入系统的分析 | 第20-21页 |
(二)大陆人教版导入系统的分析 | 第21-22页 |
(三)人教版和翰林版的导入系统比较分析 | 第22页 |
二 两版教科书中阐述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22-26页 |
(一)翰林版的课内阐释系统 | 第22-25页 |
(二)人教版的课内阐释系统 | 第25-26页 |
(三)两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阐释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26页 |
三 两版教科书中巩固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26-30页 |
(一)翰林版的课后巩固系统 | 第27页 |
(二)人教版的课后巩固系统 | 第27-28页 |
(三)两版教科书中关于巩固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对新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30-33页 |
一 导入系统 | 第30-31页 |
(一)吸引性和目的性 | 第30-31页 |
(二)承上启下 | 第31页 |
二 阐释系统 | 第31-32页 |
(一)图片选择适当 | 第31页 |
(二)课文注释使用得当 | 第31-32页 |
三 巩固系统 | 第32-33页 |
(一)适量性 | 第32页 |
(二)实践性 | 第32页 |
(三)有序性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附件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