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的思路 | 第12页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第一节 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与德育功能概述 | 第14-15页 |
一、德育功能释义 | 第14页 |
二、音乐鉴赏的本质 | 第14-15页 |
三、高职音乐鉴赏课的性质 | 第15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一、中国传统的儒家乐教思想 | 第15-16页 |
二、西方的音乐道德认知效用 | 第16页 |
三、现代的德育美学观 | 第16-18页 |
第三章 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德育功能的主要内容 | 第18-23页 |
第一节 确立职业理想的指引功能 | 第18-19页 |
一、通过音乐促进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引领 | 第18-19页 |
二、通过音乐促进崇高理想和道德取向的指引 | 第19页 |
第二节 明确人生意义的导向功能 | 第19-20页 |
一、通过音乐促进健全人格和健康行为的形成 | 第19-20页 |
二、通过音乐引导幸福人生和快乐人生的品味 | 第20页 |
三、通过音乐提升感恩意识和奉献意识的引导 | 第20页 |
第三节 理解职业精神的体验功能 | 第20-23页 |
一、在音乐的情境融入中增强责任意识 | 第21页 |
二、在音乐的实践参与中培养集体精神 | 第21页 |
三、在音乐的情感撞击中建立顽强意志 | 第21-23页 |
第四章 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德育功能的实现策略 | 第23-45页 |
第一节 以更新观念为中心,推动音乐鉴赏课德育功能的实现 | 第23-24页 |
一、重视音乐鉴赏课程的建设,建立课程标准 | 第23-24页 |
二、重视音乐鉴赏课师资队伍建设 | 第24页 |
三、重视音乐鉴赏课教学资源建设 | 第24页 |
第二节 以课堂教学为重心,构建音乐鉴赏课的德育功能 | 第24-32页 |
一、发挥任课教师教育引导的推动作用 | 第25-26页 |
二、挖掘教材突出教学内容的濡染功效 | 第26-29页 |
三、巧用现代化教学引导能动的促进作用 | 第29-32页 |
第三节 以学生个体为核心,促进音乐鉴赏课德育功能的发挥 | 第32-34页 |
一、尊重学生个体的音乐审美差异对德育渗透的影响 | 第32-33页 |
二、结合学生特点,让音乐的德育功能无处不在 | 第33-34页 |
第四节 音乐鉴赏课德育功能实现策略的实践研究 | 第34-45页 |
一、实践研究的设计方案 | 第34-35页 |
二、实践研究的实施情况 | 第35-45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结论一:音乐鉴赏课对高职学生具有明确的德育指引、导向和体验功能 | 第45页 |
结论二:音乐鉴赏课德育功能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 第45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5页 |
研究的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附件1 | 第50-52页 |
附件2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