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8-16页 |
·薪酬激励模式及发展实践 | 第8-9页 |
·关于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原则的研究 | 第9-10页 |
·关于薪酬激励机制功能的研究 | 第10-11页 |
·关于薪酬构成的研究 | 第11-13页 |
·关于绩效管理的研究 | 第13-15页 |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的评述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薪酬激励机制设计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5页 |
·薪酬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薪酬理论 | 第18-20页 |
·激励理论 | 第20-22页 |
·薪酬激励机制设计的基本原理 | 第22-25页 |
·薪酬激励机制设计模型 | 第22-24页 |
·总体薪酬原理 | 第24-25页 |
第3章 L单位薪酬管理现状分析 | 第25-35页 |
·L单位概况 | 第25-26页 |
·L单位薪酬体系现状 | 第26-31页 |
·人员构成 | 第26页 |
·薪酬构成 | 第26-29页 |
·薪酬水平 | 第29-30页 |
·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 | 第30-31页 |
·L单位现行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1-35页 |
·薪酬管理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市场化程度低 | 第31-32页 |
·薪酬不能真正体现员工的贡献大小,平均主义倾向严重 | 第32页 |
·薪酬与考核联系不紧密,活的部分活而不动 | 第32-33页 |
·分配方式比较单一,长期激励不足 | 第33页 |
·现行工资管理体制调节工资关系的功能不强,事业单位工资关系不顺 | 第33-35页 |
第4章 L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 | 第35-57页 |
·工作分析 | 第35-36页 |
·工作分析概念及意义 | 第35页 |
·工作分析步骤和方法 | 第35-36页 |
·绩效考核 | 第36-40页 |
·绩效考核制度 | 第36-39页 |
·绩效考核工具 | 第39-40页 |
·薪酬水平调查 | 第40-41页 |
·薪酬激励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41-43页 |
·公平原则 | 第41-42页 |
·激励原则 | 第42页 |
·公开原则 | 第42-43页 |
·合法性原则 | 第43页 |
·薪酬激励机制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 第43-44页 |
·指导思想 | 第43-44页 |
·基本目标 | 第44页 |
·薪酬激励机制的构成内容 | 第44-57页 |
·年薪制工资的确定标准 | 第45-47页 |
·计时工资的确定标准 | 第47-51页 |
·计件工资的确定标准 | 第51-53页 |
·待岗人员工资的确定标准 | 第53-54页 |
·毕业生见习工资的确定标准 | 第54页 |
·员工的福利制度 | 第54-56页 |
·年终奖的设定 | 第56-57页 |
第5章 L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保障措施 | 第57-60页 |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 | 第57页 |
·配套细则建设 | 第57-58页 |
·业绩考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 第58页 |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配套措施 | 第58页 |
·薪酬激励机制的动态管理办法 | 第58-59页 |
·薪酬管理体制的规范化 | 第59-6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