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人才战争的白热化 | 第10页 |
1.1.2 职场社群化趋势到来 | 第10-11页 |
1.1.3 雇主品牌成为企业核心战略之一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32页 |
2.1 雇主吸引力综述 | 第17-21页 |
2.1.1 外部雇主品牌和雇主吸引力 | 第17-19页 |
2.1.2 雇主吸引力的维度和测量 | 第19-21页 |
2.2 虚拟雇主品牌社群意识综述 | 第21-29页 |
2.2.1 虚拟雇主品牌社群 | 第21-26页 |
2.2.2 社群意识的维度和测量 | 第26-29页 |
2.3 求职倾向综述 | 第29页 |
2.4 雇主吸引力与求职倾向之间的关系 | 第29-30页 |
2.5 虚拟雇主品牌社群意识与求职倾向之间的关系 | 第30-32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假设 | 第32-38页 |
3.1 概念界定与研究模型构建 | 第32-33页 |
3.1.1 雇主吸引力界定 | 第32页 |
3.1.2 虚拟雇主品牌社群意识界定 | 第32页 |
3.1.3 求职倾向界定 | 第32-33页 |
3.1.4 理论模型构建 | 第33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33-35页 |
3.2.1 雇主吸引力与求职倾向 | 第33页 |
3.2.2 雇主吸引力与社群意识 | 第33-34页 |
3.2.3 社群意识与求职倾向 | 第34页 |
3.2.4 社群意识的中介作用 | 第34-35页 |
3.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5页 |
3.4 研究量表设计 | 第35-38页 |
第4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38-55页 |
4.1 样本构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40页 |
4.2 量表整体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40-45页 |
4.2.1 信度分析 | 第40页 |
4.2.2 效度分析 | 第40-45页 |
4.3 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 第45-47页 |
4.3.1 雇主吸引力和求职倾向的相关分析 | 第45-46页 |
4.3.2 雇主吸引力与社群意识的相关分析 | 第46页 |
4.3.3 社群意识与求职倾向的相关分析 | 第46-47页 |
4.4 变量间的回归分析 | 第47-50页 |
4.4.1 雇主吸引力与求职倾向的回归分析 | 第47-48页 |
4.4.2 雇主吸引力与社群意识的回归分析 | 第48-49页 |
4.4.3 社群意识与求职倾向的回归分析 | 第49-50页 |
4.5 社群意识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50-53页 |
4.5.1 社群意识在薪酬福利与求职倾向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0-51页 |
4.5.2 社群意识在组织实力与求职倾向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1-52页 |
4.5.3 社群意识在团队合作与求职倾向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2页 |
4.5.4 社群意识在组织文化与求职倾向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2-53页 |
4.6 假设检验结论 | 第53-55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5-6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5-58页 |
5.1.1 虚拟雇主品牌社群成员特征 | 第55-56页 |
5.1.2 雇主吸引力、虚拟雇主品牌社群意识和求职倾向间的关系 | 第56-57页 |
5.1.3 虚拟雇主品牌社群意识在雇主吸引力和求职倾向间的中介作用 | 第57-58页 |
5.2 对企业的启示及建议 | 第58-61页 |
5.2.1 全面提升雇主吸引力 | 第58-59页 |
5.2.2 打造虚拟化的雇主品牌社群 | 第59-60页 |
5.2.3 注重虚拟雇主品牌社群维护,提升社群意识 | 第60-61页 |
5.3 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A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