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第二章 “科学素养”的内涵分析和框架确定 | 第26-42页 |
第一节 “科学”和“素养”相关概念分析 | 第26-30页 |
第二节 “科学素养”的发展和内涵分析 | 第30-36页 |
第三节 科学素养内容框架的确定 | 第36-42页 |
第三章 研究过程 | 第42-53页 |
第一节 文本编码对象及内容选取 | 第42-47页 |
第二节 文本编码和信度检验 | 第47-51页 |
第三节 编码结果的分析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地理课程的“科学知识”功能体系的构建 | 第53-72页 |
第一节 地理课程的“科学知识”功能的定量分析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地理课程的“科学知识”功能的定性分析 | 第54-66页 |
第三节 地理课程的三种类型“科学知识”功能的构建 | 第66-72页 |
第五章 地理课程的“科学研究方法”功能体系的构建 | 第72-95页 |
第一节 地理课程的“基本科学方法”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72-77页 |
第二节 地理课程的“表达技能”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77-82页 |
第三节 地理课程的“图表技能”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82-89页 |
第四节 地理课程的“动手动脑的科学活动”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89-95页 |
第六章 地理课程的“科学认知方式”功能体系的构建 | 第95-127页 |
第一节 地理课程的“确定研究问题”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95-98页 |
第二节 地理课程的“归纳和演绎推理”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98-108页 |
第三节 地理课程的“因果关系”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108-116页 |
第四节 地理课程的“证据与证明的关系”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116-121页 |
第五节 地理课程的“评价科学探究”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121-127页 |
第七章 地理课程的STSE功能体系的构建 | 第127-142页 |
第一节 地理课程的“S-T-S-E相互关系”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127-133页 |
第二节 地理课程的“科技领域的职业和工作”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133-136页 |
第三节 地理课程的“科学道德和伦理问题”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136-138页 |
第四节 地理课程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138-139页 |
第五节 地理课程的“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139-142页 |
第八章 地理课程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功能体系的构建 | 第142-156页 |
第一节 地理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142-145页 |
第二节 地理课程的“科技前沿问题的关注”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145-148页 |
第三节 地理课程的“科学史和科学家传记的关注”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148-153页 |
第四节 地理课程的“环境意识”功能的分析和构建 | 第153-156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6-16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156-158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158-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77页 |
附录 | 第177-209页 |
附录一:新加坡中学地理课程学习目标 | 第177-187页 |
附录二:芬兰中学地理课程学习目标 | 第187-190页 |
附录三:加拿大中学地理课程学习目标 | 第190-203页 |
附录四:美国中学地理课程学习目标 | 第203-209页 |
后记 | 第209-211页 |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11-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