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0-17页 |
2.1 压力与工作压力 | 第10-12页 |
2.1.1 压力 | 第10-11页 |
2.1.2 工作压力 | 第11-12页 |
2.2 压力源 | 第12-14页 |
2.3 压力管理 | 第14-16页 |
2.4 国内压力管理概况 | 第16-17页 |
2.5 研究综述 | 第17页 |
3 证券公司员工压力源实证调查 | 第17-22页 |
3.1 确立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3.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8-19页 |
3.3 研究框架 | 第19页 |
3.4 研究设计 | 第19-22页 |
3.4.1 研究假设 | 第19-20页 |
3.4.2 研究设计理论支持 | 第20页 |
3.4.3 量表设计理论支持 | 第20-21页 |
3.4.4 研究设计 | 第21-22页 |
4 证券公司员工外源压力分析 | 第22-39页 |
4.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4.2 统计方法 | 第23-24页 |
4.3 对 24 个外源压力因素聚类分析 | 第24-25页 |
4.4 外源压力调查样本特征及分布 | 第25-32页 |
4.4.1 总体外源压力分析 | 第25-26页 |
4.4.2 问卷信度检验 | 第26页 |
4.4.3 人口统计变量不同导致总体压力状况的差异分析 | 第26-29页 |
4.4.4 探析因性别、职业、职位层次造成差异显著的维度来源 | 第29-32页 |
4.5 对外源压力 8 个构面进行因子分析 | 第32-36页 |
4.5.1 因子分析原理 | 第32-33页 |
4.5.2 检验调查数据是否适宜作因子分析 | 第33-34页 |
4.5.3 分析结论 | 第34-36页 |
4.6 外源压力的回归模型 | 第36-39页 |
4.6.1 回归模型 | 第36页 |
4.6.2 回归结果 | 第36-39页 |
4.6.2.1 工作本身 | 第37页 |
4.6.2.2 就业环境 | 第37-38页 |
4.6.2.3 家庭因素 | 第38-39页 |
5 证券公司员工内源压力分析 | 第39-41页 |
5.1 总压力与内源压力相关性判定 | 第39页 |
5.1.1 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39页 |
5.2 主要内源压力因素分析 | 第39-41页 |
5.2.1 个人认知 | 第39-40页 |
5.2.2 工作能力 | 第40页 |
5.2.3 人格差异 | 第40-41页 |
6 证券公司员工压力管理思考 | 第41-46页 |
6.1 对外源压力的管理策略-组织层面 | 第42-45页 |
6.1.1 做好招聘工作 | 第42页 |
6.1.2 科学的工作设计 | 第42-43页 |
6.1.3 做好员工培训工作 | 第43页 |
6.1.4 灵活工作时间制 | 第43页 |
6.1.5 关注员工身心健康 | 第43-44页 |
6.1.6 员工家庭福利 | 第44页 |
6.1.7 民主参与式管理 | 第44页 |
6.1.8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 第44-45页 |
6.2 对内源压力的管理策略-个人层面 | 第45-46页 |
6.2.1 全面、科学认识自己 | 第45页 |
6.2.2 提高个人能力 | 第45-46页 |
6.2.3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 第46页 |
7 研究结论 | 第46-48页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47页 |
7.2 本研究不足 | 第47-48页 |
7.3 未来研究展望 | 第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A | 第51-53页 |
附录B | 第53-55页 |
附录C | 第55-5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详细摘要 | 第58-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