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法和教学组织论文--学绩管理和考试论文--考试论文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组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2章 遗传算法的相关理论第19-28页
    2.1 遗传算法基本概念第19-21页
        2.1.1 遗传算法的发展与现状第19-20页
        2.1.2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第20-21页
    2.2 遗传算法的特点第21页
    2.3 遗传算法技术实现第21-25页
        2.3.1 编码第21-22页
        2.3.2 初始种群第22页
        2.3.3 适应度函数第22页
        2.3.4 选择算子第22-23页
        2.3.5 交叉算子第23-24页
        2.3.6 变异算子第24-25页
        2.3.7 遗传算法的流程第25页
    2.4 遗传算法的应用第25-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改进遗传算法的理论分析第28-37页
    3.1 早熟现象的缺点第28-30页
        3.1.1 概念及定理第28-29页
        3.1.2 早熟现象原因分析第29页
        3.1.3 预防早熟现象的措施第29-30页
    3.2 种群多样性度量方法第30-32页
        3.2.1 计算种群的空间分布方差第30-31页
        3.2.2 最优适应度与平均适应度的差值第31页
        3.2.3 种群熵第31-32页
    3.3 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第32-36页
        3.3.1 交叉和变异概率的自适应调整第33-34页
        3.3.2 竞争拥挤替换策略第34-35页
        3.3.3 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流程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组卷算法实现与系统设计第37-59页
    4.1 组卷系统中题库结构设计第37-40页
        4.1.1 试题库的组织要求第37页
        4.1.2 试题库的基本结构第37-40页
    4.2 算法的具体实现第40-44页
        4.2.1 组卷策略设置第40页
        4.2.2 编码方式的改进第40-41页
        4.2.3 适应度函数第41-42页
        4.2.4 轮盘赌选择法第42-43页
        4.2.5 交叉算子第43-44页
        4.2.6 变异算子第44页
    4.3 智能组卷中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流程第44-45页
    4.4 仿真实验第45-49页
        4.4.1 配置仿真实验参数第45-46页
        4.4.2 算法性能对比第46-47页
        4.4.3 实验结果分析第47-49页
    4.5 系统详细设计第49-53页
        4.5.1 开发工具及技术简介第49-50页
        4.5.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第50页
        4.5.3 角色描述第50-51页
        4.5.4 系统功能模块第51-53页
        4.5.5 智能组卷系统的组卷过程第53页
    4.6 智能组卷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简介第53-56页
        4.6.1 登录模块第54页
        4.6.2 试题录入模块第54-55页
        4.6.3 试题管理模块第55-56页
        4.6.4 智能组卷模块第56页
    4.7 系统测试第56-58页
        4.7.1 软硬件环境说明第56-57页
        4.7.2 系统功能测试第57-58页
    4.8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多媒体美术教学的实践与应用研究--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例
下一篇:近年来中国过度教育问题的研究--基于工作分析法和收益率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