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20页 |
1.1 黄檗 | 第15-17页 |
1.1.1 黄檗简介 | 第15-16页 |
1.1.2 黄檗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1.3 黄檗精油成分分析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 植物精油 | 第17-19页 |
1.2.1 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成分 | 第17页 |
1.2.2 植物精油抑菌作用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3 植物精油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 本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黄檗果实精油抑菌活性研究 | 第20-2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原料及药品 | 第20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20-21页 |
2.1.3 供试菌种 | 第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1 抑菌圈的测定 | 第21页 |
2.2.2 MIC的测定 | 第21-22页 |
2.2.3 抑菌率的测定 | 第22页 |
2.2.4 pH值对精油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22页 |
2.2.5 热稳定性对精油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2.3.1 黄檗果实精油的抑菌活性 | 第23-24页 |
2.3.2 黄檗果实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 | 第24-25页 |
2.3.3 黄檗果实精油浓度对细菌抑菌率的影响 | 第25页 |
2.3.4 pH值对黄檗果实精油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25-27页 |
2.3.5 黄檗果实精油对微生物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黄檗果实精油对沙门氏菌抑菌机理研究 | 第29-40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3.1.1 原料及药品 | 第29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3.1.3 供试菌种 | 第30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0-33页 |
3.2.1 沙门氏菌细胞膜渗透性测定 | 第30页 |
3.2.2 沙门氏菌细胞膜完整性测定 | 第30页 |
3.2.3 沙门氏菌中还原糖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3.2.4 沙门氏菌ATP含量测定 | 第31页 |
3.2.5 沙门氏菌ATP酶活性测定 | 第31页 |
3.2.6 沙门氏菌细胞内SOD活性测定 | 第31-32页 |
3.2.7 沙门氏菌细胞内MDA含量测定 | 第32页 |
3.2.8 沙门氏菌细胞内CAT活性测定 | 第32页 |
3.2.9 扫描电镜观察精油处理后菌体形态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3.3.1 沙门氏菌细胞膜通透性 | 第33页 |
3.3.2 沙门氏菌细胞膜完整性 | 第33-34页 |
3.3.3 沙门氏菌还原糖含量 | 第34页 |
3.3.4 沙门氏菌ATP含量 | 第34-35页 |
3.3.5 沙门氏菌ATP酶活性 | 第35-36页 |
3.3.6 沙门氏菌SOD活性 | 第36-37页 |
3.3.7 沙门氏菌MDA含量 | 第37页 |
3.3.8 沙门氏菌CAT活性 | 第37-38页 |
3.3.9 精油处理对沙门氏菌形态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黄檗果实精油挥发性成分分析及气态防腐应用 | 第40-50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4.1.1 原料及药品 | 第40页 |
4.1.2 仪器与设备 | 第40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4.2.1 黄檗果实精油成分分析 | 第40-41页 |
4.2.2 黄檗果实精油对鲜肉的气态防腐研究 | 第41页 |
4.2.3 黄檗果实精油处理对三种水果的贮藏性研究 | 第41-4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9页 |
4.3.1 黄檗果实精油成分分析 | 第42-47页 |
4.3.2 黄檗果实精油对鲜肉气态防腐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3 黄檗果实精油处理对三种水果贮藏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3页 |
5.1 结论 | 第50-52页 |
5.1.1 黄檗果实精油抑菌活性 | 第50页 |
5.1.2 黄檗果实精油抑菌机理 | 第50-51页 |
5.1.3 黄檗果实精油挥发性成分分析 | 第51页 |
5.1.4 黄檗果实精油的气态防腐应用 | 第51-52页 |
5.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