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4页 |
图表目录 | 第14-16页 |
1 绪论 | 第16-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40页 |
2.1 1,3-丙二醇的概况 | 第18-19页 |
2.2 1,3-丙二醇的生产方法 | 第19-21页 |
2.2.1 化学合成法 | 第19-20页 |
2.2.2 微生物发酵法 | 第20-21页 |
2.3 生物转化法生产1,3-丙二醇 | 第21-31页 |
2.3.1 菌种 | 第21-22页 |
2.3.2 代谢途径及特征 | 第22-24页 |
2.3.3 发酵动力学 | 第24-25页 |
2.3.4 发酵方式 | 第25-27页 |
2.3.5 提高发酵水平的策略 | 第27-30页 |
2.3.6 下游分离过程 | 第30-31页 |
2.4 生物柴油副产甘油的生物利用 | 第31-32页 |
2.5 盐析萃取 | 第32-38页 |
2.5.1 概述 | 第33-34页 |
2.5.2 基本原理 | 第34-35页 |
2.5.3 影响因素 | 第35页 |
2.5.4 技术特点 | 第35-36页 |
2.5.5 应用 | 第36-38页 |
2.6 本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3 克雷伯氏杆菌连续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振荡行为 | 第40-58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0-50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0-41页 |
3.2.2 实验菌种 | 第41页 |
3.2.3 培养基 | 第41-42页 |
3.2.4 实验仪器 | 第42-43页 |
3.2.5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3.2.6 分析方法 | 第44-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3.3.1 连续发酵过程中各参数的动态行为 | 第50-53页 |
3.3.2 连续发酵过程中振荡期各参数的振荡特征 | 第53-56页 |
3.3.3 连续发酵过程中三种关键酶活性的振荡特征 | 第56-57页 |
3.4 小结 | 第57-58页 |
4 基于生长代谢耦联的1,3-丙二醇发酵过程底物流加控制策略 | 第58-72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8-63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8-59页 |
4.2.2 实验菌种 | 第59页 |
4.2.3 培养基 | 第59页 |
4.2.4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4.2.5 实验方法 | 第59-62页 |
4.2.6 分析方法 | 第62-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1页 |
4.3.1 底物流加实时控制参数的确定 | 第63-66页 |
4.3.2 底物流加实时控制的实施与验证 | 第66-71页 |
4.4 小结 | 第71-72页 |
5 以生物柴油副产甘油为底物的批式流加发酵 | 第72-88页 |
5.1 引言 | 第72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2-76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72页 |
5.2.2 实验菌种 | 第72-73页 |
5.2.3 培养基 | 第73页 |
5.2.4 实验仪器 | 第73页 |
5.2.5 实验方法 | 第73-74页 |
5.2.6 分析方法 | 第74-7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6-86页 |
5.3.1 克雷伯氏杆菌摇瓶生长曲线 | 第76-78页 |
5.3.2 批式发酵 | 第78-81页 |
5.3.3 批式流加发酵 | 第81-86页 |
5.4 小结 | 第86-88页 |
6 发酵液中产物的盐析萃取 | 第88-104页 |
6.1 引言 | 第88-89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89-93页 |
6.2.1 实验试剂 | 第89页 |
6.2.2 实验菌种 | 第89页 |
6.2.3 培养基 | 第89页 |
6.2.4 实验仪器 | 第89页 |
6.2.5 实验方法 | 第89-92页 |
6.2.6 分析方法 | 第92-93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2页 |
6.3.1 乙醇/磷酸氢二钾盐析体系相图的绘制 | 第93页 |
6.3.2 乙醇/磷酸氢二钾盐析体系最优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93-94页 |
6.3.3 醇/磷酸氢二钾盐析体系直接萃取发酵液中1,3-丙二醇 | 第94-95页 |
6.3.4 1,3-PD和乳酸发酵液的制备 | 第95-97页 |
6.3.5 1,3-PD和乳酸盐析萃取体系的确定 | 第97页 |
6.3.6 1,3-PD和乳酸的两步盐析萃取 | 第97-102页 |
6.3.7 两步盐析萃取体系直接萃取发酵液中的1,3-PD和乳酸 | 第102页 |
6.4 小结 | 第102-10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2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作者简介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