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雅乐文化现象探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背景研究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新雅乐创作与内涵 | 第15-24页 |
第一节 新雅乐创作背景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新雅乐文化内涵 | 第16-19页 |
一 古诗词 | 第17页 |
二 儒家思想 | 第17-18页 |
三 茶文化 | 第18页 |
四 酒文化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新雅乐文化意义 | 第19-22页 |
一 对“国学”的推崇 | 第19-21页 |
二 对复兴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 | 第21页 |
三 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 第21-22页 |
第四节 新雅乐对比中国古代雅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新雅乐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 | 第24-35页 |
第一节 新雅乐艺术形式 | 第24-26页 |
一 诗、乐、舞 | 第24页 |
二 书法 | 第24-25页 |
三 茶道 | 第25页 |
四 吟诵 | 第25页 |
五 古琴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新雅乐艺术特征 | 第26-29页 |
一 独特的声腔 | 第26-27页 |
二 配器的奇思妙想 | 第27页 |
三 选材上的独特意义 | 第27-28页 |
四 表演形式的多元 | 第28页 |
五 诗化的语言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新雅乐艺术风格 | 第29-35页 |
一 清雅 | 第29-31页 |
二 雅正 | 第31-32页 |
三 醇雅 | 第32-33页 |
四 儒雅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新雅乐艺术启示 | 第35-43页 |
第一节 新雅乐对诗乐的启示 | 第35-37页 |
一 诗乐创作 | 第35-36页 |
二诗乐演唱 | 第36页 |
三 诗乐教学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新雅乐对人格建立的启示 | 第37-41页 |
一 美善合一、内外兼修、以乐育德 | 第38页 |
二 为人应心平气和、理性大度 | 第38-39页 |
三 突显音乐的社会价值,培养准确的审美观点 | 第39-41页 |
第三节 新雅乐艺术弘扬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