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包装学论文--包装材料论文

食品聚乙烯包装材料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及迁移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缩略词表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 立题依据第11-16页
        1.1 近年我国的塑料制品安全事件第11页
        1.2 食品药品塑料包装使用现状及潜在危害第11-12页
        1.3 酚类化合物对人体的影响第12页
        1.4 五种酚类化合物概况第12-15页
            1.4.1 BPA第12-13页
            1.4.2 BHT和TBHQ第13-14页
            1.4.3 24DTBP和26DTBP第14-15页
        1.5 食品塑料包装材料相关规定第15-16页
    2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16-17页
        2.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2.2 研究意义第17页
    3 技术路线图第17页
    参考文献第17-20页
第二章 酚类化合物仪器检测方法的建立第20-30页
    1 引言第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1 主要材料和试剂第20页
            2.1.2 主要仪器第20-21页
        2.2 液相定性分析条件第21页
            2.2.1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第21页
            2.2.2 ESI-MS/MS质谱条件第21页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1-22页
            2.3.1 单标的制备第21-22页
            2.3.2 混标的制备第22页
            2.3.3 线性关系及相关系数第2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2-29页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22-23页
        3.2 质谱条件的优化第23-24页
        3.3 标样测试结果第24-26页
            3.3.1 单标测试结果第24页
            3.3.2 混标测试结果第24-26页
        3.4 标准曲线及相关参数第26页
        3.5 实际检测中检测器的选择第26-27页
        3.6 标样稳定性第27-29页
    4 本章小结第29页
    参考文献第29-30页
第三章 聚乙烯塑料包装材料中酚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优化第30-41页
    1 引言第3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0-33页
        2.1 实验材料第30-31页
            2.1.1 主要材料和试剂第30-31页
            2.1.2 主要仪器第31页
        2.2 实验方法第31-33页
            2.2.1 样品的清洗第31页
            2.2.2 溶剂浸泡实验第31-32页
            2.2.3 超声提取法优化第32-33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3-39页
        3.1 提取条件的优化第33-34页
            3.1.1 提取溶剂的选择第33页
            3.1.2 提取液中溶胀剂比例的选择第33-34页
        3.2 超声提取条件的优化第34-36页
            3.2.1 超声时间的选择第34-35页
            3.2.2 超声后浸泡时间的选择第35-36页
        3.3 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和精密度检验第36-37页
        3.4 实际样品分析第37-39页
    4 本章小结第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第四章 聚乙烯食品包装材料中3种酚类化合物的迂移研究第41-54页
    1 引言第4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2.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2.1.1 主要材料和试剂第41页
            2.1.2 主要仪器第41-42页
        2.2 实验方法第42-43页
            2.2.1 样品的前处理第42页
            2.2.2 标准品的配制第42页
            2.2.3 食品模拟物的配制第42页
            2.2.4 接触方式第42页
            2.2.5 接触面积第42页
            2.2.6 迁移温度和时间第42-43页
            2.2.7 操作方案及步骤第43页
        2.3 液质联用分析条件第43页
            2.3.1 超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第43页
            2.3.2 ESI-MS/MS质谱条件第43页
        2.4 计算公式第43-4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4-52页
        3.1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4页
        3.2 异辛烷提取物中酚类添加剂的回收率与精密度第44-45页
        3.3 总迁移量实验结果第45页
        3.4 特定迁移实验结果第45-52页
            3.4.1 不同温度下保鲜膜中酚类化合物在模拟物A中的特定迁移第45-47页
            3.4.2 不同温度下保鲜膜中酚类化合物在模拟物B中的特定迁移第47-48页
            3.4.3 不同温度下保鲜膜中酚类化合物在模拟物C中的特定迁移第48-50页
            3.4.4 不同温度下保鲜膜中酚类化合物在模拟物D中的特定迁移第50-51页
            3.4.5 BPA在不同温度下4种模拟物中随时间的特定迁移第51-52页
    4 本章小结第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第五章 酚类化合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第54-60页
    1 引言第54页
    2 样品预处理第54-55页
        2.1 加速溶剂萃取法第54页
        2.2 微波辅助萃取法第54-55页
        2.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第55页
        2.4 超声辅助萃取法第55页
        2.5 其他提取方法第55页
    3 检测方法第55-57页
        3.1 气相色谱法第55-56页
        3.2 液相色谱法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1 全文总结第60-61页
    2 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陶渊明作品中的植物意象分析及教学初探
下一篇:约翰·班维尔小说《海》的绘画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