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作品中的植物意象分析及教学初探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 陶渊明作品中的菊意象 | 第13-24页 |
第一节 菊意象的使用 | 第13-15页 |
一、菊意象的本义 | 第13-14页 |
二、菊意象的比喻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菊意象的文学内涵 | 第15-20页 |
一、养生追求 | 第15-16页 |
二、隐逸情怀 | 第16-17页 |
三、风骨精神 | 第17-18页 |
四、悠然心境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关于菊意象的教学建议 | 第20-24页 |
第二章 陶渊明作品中的松意象 | 第24-35页 |
第一节 松意象的分类 | 第24-27页 |
一、庭园之松 | 第24-25页 |
二、岩壁山谷之松 | 第25-26页 |
三、林外之孤松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松意象的文学意蕴 | 第27-32页 |
一、耿介脱俗,守正不阿 | 第28-30页 |
二、固守穷节,甘于寂寞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关于松意象的教学设想 | 第32-35页 |
第三章 陶渊明作品中的柳意象 | 第35-45页 |
第一节 陶渊明爱柳的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一、诗人的精神追求与柳的生长特点 | 第35-36页 |
二、先祖陶侃与柳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柳意象的独特内涵 | 第38-42页 |
一、与世相违,“叛逆”独行 | 第39-41页 |
二、忘怀得失,终返“自然”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关于柳意象的教学设计 | 第42-45页 |
第四章 陶渊明作品的教学设计 | 第45-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