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凡例 | 第8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第二节 问题的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一、研究本问题可以补充前人研究的不足 | 第9-10页 |
二、研究本问题可以推动、促进语言学理论向前发展 | 第10页 |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对给予句研究的影响 | 第10-11页 |
二、与给语句研究有关的主要文献 | 第11-12页 |
三、学术界关于"V+给"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四节 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V+给"结构中"V"的发展演变 | 第16-31页 |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前"V+给"结构中"V"的使用情况 | 第17-20页 |
一、"V+给"结构中可以出现在"给"前的"V"的类别 | 第17-19页 |
二、"V+给"结构中不能出现在"给"前的"V"的类别 | 第19-20页 |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后"V+给"结构中"V"的使用情况 | 第20-25页 |
一、"V+给"结构中可以出现在"给"前的"V"的类别 | 第20-24页 |
二、"V+给"结构中不能出现在"给"前的"V"的类别 | 第24-25页 |
第三节 20世纪八十年代前后"V+给"结构中"V"的新变化 | 第25-31页 |
一、"V+给"结构中新增的"V"类别 | 第25-29页 |
二、"双音节动词+给"结构中的"V"的新特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V+给"结构的句式义 | 第31-39页 |
第一节 "V+给"结构与"给予事件" | 第31-32页 |
第二节 "V+给"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分析 | 第32-35页 |
一、"送"类和"寄"类动词 | 第32-33页 |
二、"写"类动词 | 第33-34页 |
三、从句式义的角度理解"V+给"结构中"V"的新变化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给"在"V给"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句式义 | 第35-39页 |
一、"给"在"给予类动词+给"中的语法地位及其句式义 | 第35-38页 |
二、"给"在"非给予类动词+给"中的语法地位及其句式义 | 第38-39页 |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V+给"结构中"V"出现新变化的理论依据 | 第39-43页 |
第一节 转换—生成语法与"V+给"结构 | 第39-41页 |
一、生成语言学的语言观 | 第39页 |
二、转换生成规则与"V给"的新变化 | 第39-41页 |
第二节 认知语言学与"V+给"结构的发展变化 | 第41-43页 |
一、原型范畴理论与"V给"结构中"V"的类别变化 | 第41页 |
二、理想化认知模型(ICM)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以"买"类动词为例分析"V+给"结构中"V"与"给"矛盾的存在、消除 | 第43-48页 |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前"买"类动词与"给"矛盾的存在 | 第43-44页 |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后"买"类动词与"给"矛盾的消除 | 第44-46页 |
一、矛盾消除的基础 | 第44页 |
二、矛盾消除的过程剖析 | 第44-46页 |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后"买"类动词与"给"矛盾消除的原因 | 第46-48页 |
一、"V(买类动词)+给"所支配NP3的位移本质 | 第46-47页 |
二、"V(买类动词)+给"结构的出现在于人们对物品所属权的关注度升高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