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24页 |
2.1.1 公司成长性 | 第21页 |
2.1.2 相对业绩评价 | 第21-22页 |
2.1.3 高管薪酬 | 第22-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2.2.1 企业成长理论 | 第24-25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6页 |
2.2.3 公平理论 | 第26页 |
2.2.4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6-27页 |
2.2.5 权变理论 | 第27-29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9-39页 |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9-31页 |
3.1.1 相对业绩评价存在性 | 第29-30页 |
3.1.2 公司成长性与高管薪酬合约中相对业绩评价使用程度 | 第30-31页 |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1-33页 |
3.2.1 样本选择 | 第31-33页 |
3.2.2 数据来源 | 第33页 |
3.3 变量的定义与说明 | 第33-37页 |
3.3.1 被解释变量的定义与说明 | 第33页 |
3.3.2 解释变量的定义与说明 | 第33-35页 |
3.3.3 控制变量的定义与说明 | 第35-37页 |
3.4 模型的构建 | 第37-39页 |
第4章 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 | 第39-52页 |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9-41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9-40页 |
4.1.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0-41页 |
4.2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41-42页 |
4.3 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因子分析 | 第42-52页 |
4.3.1 数据处理 | 第42-44页 |
4.3.2 KMO检验及Bartlett球形度检验 | 第44页 |
4.3.3 提取公因子 | 第44-46页 |
4.3.4 建立因子载荷矩阵 | 第46-48页 |
4.3.5 建立因子得分函数 | 第48-49页 |
4.3.6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9-52页 |
第5章 公司成长性与高管薪酬合约中相对业绩评价使用程度的实证分析 | 第52-63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5.1.1 高管薪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2页 |
5.1.2 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5.1.3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3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53-58页 |
5.3 多元回归分析 | 第58-61页 |
5.3.1 相对业绩评价存在性检验 | 第58-60页 |
5.3.2 公司成长性与高管薪酬合约中相对业绩评价使用程度的回归分析 | 第60-61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61-6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3-6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6.2 相关政策建议 | 第63-64页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