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 | 第13-15页 |
1.2 生物炼制 | 第15-22页 |
1.2.1 预处理 | 第16-17页 |
1.2.2 脱毒 | 第17-20页 |
1.2.3 水解 | 第20-21页 |
1.2.4 发酵 | 第21-22页 |
1.3 葡萄糖酸 | 第22-26页 |
1.3.1 黑曲霉 | 第23-24页 |
1.3.2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 第24-26页 |
1.4 木糖酸 | 第26-27页 |
1.5 立题依据和意义 | 第27页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Aspergillus niger利用玉米秸秆生产葡萄糖酸 | 第29-61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2.2.1 原料 | 第30页 |
2.2.2 酶和试剂 | 第30页 |
2.2.3 仪器设备 | 第30页 |
2.2.4 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 第30-31页 |
2.2.5 预处理、生物脱毒和水解液的制备 | 第31-32页 |
2.2.6 样品分析 | 第32页 |
2.2.7 葡萄糖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32-33页 |
2.2.8 葡萄糖酸得率的计算 | 第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59页 |
2.3.1 A.niger发酵菌株的选择 | 第33-37页 |
2.3.2 A.niger SIIM M276对木质纤维素来源抑制物的耐受性 | 第37-46页 |
2.3.3 A.niger SIIM M276在新鲜玉米秸秆水解液中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 第46-49页 |
2.3.4 溶氧对A.niger SIIM M276在新鲜玉米秸秆水解液中生产葡萄糖酸的影响 | 第49-52页 |
2.3.5 A.niger SIIM M276在高固体含量的新鲜玉米秸秆水解液中的葡萄糖酸生产 | 第52-54页 |
2.3.6 A.niger SIIM M276在新鲜玉米秸秆水解液中的适应性进化 | 第54-57页 |
2.3.7 A.niger SIIM M276半连续发酵生产葡萄糖酸 | 第57-59页 |
2.3.8 A.niger SIIM M276利用脱毒玉米秸秆水解液生产葡萄糖酸 | 第5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3章 抑制物耐受型Gluconobacter oxydans利用玉米秸秆生产高浓度葡萄糖酸和木糖酸 | 第61-106页 |
3.1 引言 | 第61-6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62-68页 |
3.2.1 原料 | 第62页 |
3.2.2 酶、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62页 |
3.2.3 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 第62-63页 |
3.2.4 预处理、生物脱毒和水解液的制备 | 第63页 |
3.2.5 样品分析 | 第63-64页 |
3.2.6 产品得率的计算 | 第64页 |
3.2.7 水泥添加剂性能测试 | 第64-65页 |
3.2.8 Aspen Plus生产工艺模型建立和经济学分析方法 | 第65-6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8-105页 |
3.3.1 G.oxydans ATCC 621H葡萄糖酸生产性能及菌种驯化 | 第68-72页 |
3.3.2 G.oxydans DSM 2003利用新鲜玉米秸秆水解液生产葡萄糖酸 | 第72-74页 |
3.3.3 G.oxydans DSM 2003对木质纤维素来源抑制物的耐受性及转化性能 | 第74-80页 |
3.3.4 G.oxydans DSM 2003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生产葡萄糖酸和木糖酸 | 第80-86页 |
3.3.4.1 G.oxydans DSM 2003在新鲜玉米秸秆水解液中的产酸研究 | 第80-82页 |
3.3.4.2 G.oxydans DSM 2003在脱毒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发酵产酸研究 | 第82-86页 |
3.3.5 G.oxydans DSM 2003利用玉米秸秆SSF生产葡萄糖酸和木糖酸 | 第86-91页 |
3.3.6 影响G.oxydans DSM 2003发酵过程中KGA产生因素的研究 | 第91-98页 |
3.3.6.1 木糖浓度的影响 | 第92-94页 |
3.3.6.2 pH的影响 | 第94-98页 |
3.3.7 纤维素葡萄糖酸钠/木糖酸钠产品的水泥缓凝性能测试 | 第98-101页 |
3.3.8 纤维素葡萄糖酸钠/木糖酸钠产品的技术经济分析(TEA) | 第101-10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4章 利用乙醇发酵废液中的木糖生产木糖酸 | 第106-126页 |
4.1 引言 | 第106-107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10页 |
4.2.1 原料 | 第107页 |
4.2.2 酶、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107页 |
4.2.3 预处理、生物脱毒 | 第107-108页 |
4.2.4 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 第108-109页 |
4.2.5 样品分析 | 第109页 |
4.2.6 乙醇和木糖酸得率计算 | 第109-110页 |
4.2.7 Aspen Plus模型的建立 | 第11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24页 |
4.3.1 纤维素乙醇的生产以及蒸馏塔釜废液中木糖的回收 | 第110-112页 |
4.3.2 利用纤维素乙醇蒸馏废液中的木糖生产木糖酸 | 第112-117页 |
4.3.3 利用玉米秸秆联合生产乙醇和木糖酸钠工艺的Aspen Plus模拟分析 | 第117-124页 |
4.3.3.1 利用Aspen Plus模型进行生产工艺中的物料衡算 | 第117-123页 |
4.3.3.2 利用Aspen Plus模型计算生产工艺中的废水排放和能耗 | 第123-12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30页 |
5.1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26-128页 |
5.1.1 结论 | 第126-127页 |
5.1.2 创新点 | 第127-128页 |
5.2 展望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51页 |
附录Ⅰ 主要试剂 | 第151-152页 |
附录Ⅱ 仪器设备 | 第152-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