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原核生物中蛋白质乙酰化的研究简介 | 第13页 |
1.2 原核生物中蛋白质的可逆赖氨酸乙酰化(RLA)机制 | 第13-25页 |
1.2.1 酰化反应机制 | 第14-17页 |
1.2.2 去乙酰化反应机制 | 第17-19页 |
1.2.3 蛋白质乙酰转移酶及其底物蛋白 | 第19-25页 |
1.3 RLA在细胞代谢中的重要功能 | 第25-29页 |
1.3.1 RLA影响细胞内蛋白质的功能 | 第26页 |
1.3.2 RLA影响细胞内的CoA稳态 | 第26-28页 |
1.3.3 RLA影响细胞内的碳代谢 | 第28-29页 |
1.3.4 RLA影响细胞内能荷水平 | 第29页 |
1.3.5 RLA影响细胞的其他功能 | 第29页 |
1.4 乙酰化调控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 第29-30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红霉糖孢菌氮调控因子GlnR直接调控乙酰转移酶(AcuA)及去乙酰化酶(SrtN)的转录 | 第32-54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实验原理 | 第33页 |
2.3 实验材料 | 第33-37页 |
2.3.1 菌种和质粒 | 第33-34页 |
2.3.2 实验试剂 | 第34-35页 |
2.3.3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2.3.4 培养基和溶液配制 | 第35-37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37-45页 |
2.4.1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7-40页 |
2.4.2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40-41页 |
2.4.3 体外可逆乙酰化反应 | 第41页 |
2.4.4 WB实验 | 第41-42页 |
2.4.5 EMSA凝胶阻滞实验 | 第42-44页 |
2.4.6 RT-PCR实验 | 第44-45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2.5.1 红霉糖多孢菌中的AcuA,SrtN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5-47页 |
2.5.2 AcuA是红霉糖多孢菌中Gcn5-型蛋白质乙酰转移酶 | 第47-48页 |
2.5.3 SrtN是红霉糖多孢菌中NAD~+-依赖型去乙酰化酶 | 第48-49页 |
2.5.4 GlnR能够直接结合acuA和srtN的启动子 | 第49-51页 |
2.5.5 GlnR能够调控acuA和srtN的转录水平 | 第51-52页 |
2.5.6 氮源对acuA和srtN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5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本章节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第三章 GlnR调控乙酰CoA合成酶(Acs)的转录及乙酰化 | 第54-77页 |
3.1 引言 | 第54页 |
3.2 实验原理 | 第54-55页 |
3.3 实验材料 | 第55-59页 |
3.3.1 菌种和质粒 | 第55页 |
3.3.2 实验试剂 | 第55-56页 |
3.3.3 实验仪器 | 第56-57页 |
3.3.4 培养基及溶液 | 第57-59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59-62页 |
3.4.1 ac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59-60页 |
3.4.2 定点突变实验 | 第60-61页 |
3.4.3 体外可逆乙酰化实验 | 第61页 |
3.4.4 AcsA的酶活测定实验 | 第61-62页 |
3.4.5 质谱分析乙酰化肽段 | 第62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62-75页 |
3.5.1 红霉糖多孢菌中Acs受RLA的调控 | 第62-66页 |
3.5.2 AcuA催化Acs发生多位点的乙酰化 | 第66-70页 |
3.5.3 Acs的AcP-依赖型非酶催化乙酰化 | 第70-71页 |
3.5.4 GlnR能够调控acs的转录 | 第71-72页 |
3.5.5 细胞内氮源和GlnR影响Acs的乙酰化水平 | 第72-73页 |
3.5.6 GlnR缺失导致菌体在10mM乙酸盐中的生长缺陷 | 第73-7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本章节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第四章 GlnR调控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转录及乙酰化 | 第77-95页 |
4.1 引言 | 第77-78页 |
4.2 实验原理 | 第78页 |
4.3 实验材料 | 第78-83页 |
4.3.1 菌种和质粒 | 第78页 |
4.3.2 实验试剂 | 第78-80页 |
4.3.3 实验仪器 | 第80-81页 |
4.3.4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方法 | 第81-83页 |
4.4 实验方法 | 第83-86页 |
4.4.1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83页 |
4.4.2 谷氨酰胺合成酶的酶活测定 | 第83-84页 |
4.4.3 EMSA凝胶阻滞实验 | 第84页 |
4.4.4 IP实验 | 第84页 |
4.4.5 过表达实验 | 第84-86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86-93页 |
4.5.1 AcuA催化谷氨酰胺合成酶(GlnA1和GlnA4)的乙酰化 | 第86-88页 |
4.5.2 赖氨酸乙酰化对GlnA1和GlnA4酶活的影响 | 第88-89页 |
4.5.3 氮源调控因子GlnR能够调控GlnA1和GlnA4的转录 | 第89-91页 |
4.5.4 GlnR能够调控细胞内GS酶的乙酰化水平 | 第91-93页 |
4.5.5 细胞内可利用氮源影响GS酶的乙酰化水平 | 第9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本章节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第五章 乙酰化GlnA1(GSI-β)增强GlnR-DNA结合,形成正反馈氮代谢调控回路 | 第95-115页 |
5.1 引言 | 第95-96页 |
5.2 实验原理 | 第96页 |
5.3 实验材料 | 第96-101页 |
5.3.1 菌种和质粒 | 第96-97页 |
5.3.2 实验试剂 | 第97-98页 |
5.3.3 实验仪器 | 第98-99页 |
5.3.4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方法 | 第99-101页 |
5.4 实验方法 | 第101-103页 |
5.4.1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101-102页 |
5.4.2 化学交联实验 | 第102页 |
5.4.3 微热量泳动仪实验 | 第102页 |
5.4.4 ITC实验 | 第102-103页 |
5.4.5 大分子相互作用实验 | 第103页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2页 |
5.5.1 乙酰化对GlnA1结构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5.5.2 GlnA1~(AC)(GSI-β)具有增强GlnR-DNA结合的分子伴侣功能 | 第104-105页 |
5.5.3 K357是GlnA1~(AC)分子伴侣功能的关键位点 | 第105-107页 |
5.5.4 放线菌中乙酰化GSI-β的分子伴侣功能是保守存在的 | 第107-11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本章节研究成果 | 第114-11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2页 |
附录1 | 第132-185页 |
附录2 | 第185-186页 |
致谢 | 第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