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网络词语语法对比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二、研究理论及意义 | 第15-16页 |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论文结构 | 第17页 |
五、研究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注释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俄汉网络词语的界定及来源 | 第19-31页 |
一、网络词语的界定 | 第19-20页 |
(一) 俄汉网络词语的界定 | 第19-20页 |
(二) 本文对网络词语的界定 | 第20页 |
二、网络词语的来源 | 第20-27页 |
(一) 俄汉本国词语旧词新义 | 第20-21页 |
(二) 引进英语等语种的外来词 | 第21-25页 |
(三) 来自符号世界的表情词 | 第25-27页 |
三、网络词语产生的原因 | 第27-29页 |
(一) 社会层面 | 第27页 |
(二) 网络本体层面 | 第27-28页 |
(三) 网络使用者主体层面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页 |
注释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俄汉网络词语构词方式对比分析 | 第31-51页 |
一、俄汉网络词语相似的构词方式 | 第31-41页 |
(一) 词缀法 | 第31-33页 |
(二) 复合法 | 第33-34页 |
(三) 符号法 | 第34-37页 |
(四) 修辞法 | 第37-38页 |
(五) 单词化 | 第38-39页 |
(六) 谐音法 | 第39-40页 |
(七) 缩略法 | 第40-41页 |
二、俄汉网络词语特殊的构词方式 | 第41-48页 |
(一) 俄语网络词语特殊的构词方式 | 第41-45页 |
(二) 汉语网络词语特殊的构词方式 | 第45-48页 |
三、俄汉网络词语构词方式异同比较 | 第48-49页 |
(一) 语音表达 | 第48页 |
(二) 形式表达 | 第48-49页 |
(三) 意思表达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页 |
注释 | 第49-51页 |
第四章 俄汉网络词语语法特点对比分析 | 第51-60页 |
一、俄汉网络词语相似的语法特点 | 第51-55页 |
(一) 句子成分超常省略 | 第51-52页 |
(二) 语序超常异位 | 第52-53页 |
(三) 词性随意转变 | 第53-54页 |
(四) 符号充当句子成分 | 第54-55页 |
二、俄汉语网络词语特殊的语法特点 | 第55-58页 |
(一) 俄语网络词语特殊的语法特点 | 第55-56页 |
(二) 汉语网络词语特殊的语法特点 | 第56-58页 |
三、俄汉网络词语语法特点异同比较 | 第58-59页 |
(一) 词法特点 | 第58页 |
(二) 句法特点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页 |
注释 | 第59-60页 |
第五章 俄汉网络词语语法差异原因分析 | 第60-66页 |
一、俄汉语言差异 | 第60-61页 |
(一) 俄语语言特点 | 第60页 |
(二) 汉语语言特点 | 第60-61页 |
二、中俄社会文化差异 | 第61-64页 |
(一) 中俄民族文化差异 | 第61-62页 |
(二) 中俄民族性格差异 | 第62-64页 |
(三) 中俄民族思维方式差异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注释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87页 |
附录 1 | 第74-82页 |
附录 2 | 第82-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