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一、核心概念界定第12-15页
  (一)小学生第12页
  (二)性、性心理第12-13页
   1.性第12页
   2.性心理第12-13页
  (三)性自我保护能力第13-14页
   1.自我保护能力第13页
   2.性自我保护能力第13-14页
  (四) 团体辅导第14-15页
   1.学校团体辅导第14页
   2.绘本教育第14页
   3.团体游戏第14页
   4.心理情景剧第14-15页
 二、国内外对小学生性自我保护的研究第15-20页
  (一)国外对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的研究第15-16页
   1.国外性教育教育关于学生性自我保护的研究第15-16页
   2.国家立法关于儿童性自我保护的研究第16页
  (二)国内对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的相关研究第16-20页
   1.国家政策及立法关于保障儿童性自我保护的研究第16-17页
   2.国内学者关于儿童性自我保护的研究第17-20页
第二章 问题提出第20-25页
 一、研究背景第20-22页
  (一)小学生性安全需求是基本的安全需求第20页
  (二)小学生性侵害、性骚扰事故频发第20-21页
  (三)国家对预防儿童性侵害的重视第21页
  (四)小学生性自我保护教育提到议事日程第21-22页
 二、以往研究的不足第22页
  (一) 研究的对象不足第22页
  (二) 研究的干预方案不完善第22页
 三、研究的意义第22-23页
  (一)理论意义第22-23页
  (二) 实践意义第23页
   1. 丰富了我国基础教育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和课程实践第23页
   2. 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客观依据第23页
   3. 为小学生增强性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供了可操作的教育指导和培养方案第23页
 四、论文的创新点第23-25页
  (一) 年龄阶段的创新第23-24页
   1.低中高不同年段的培养实践研究第23页
   2.不同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案第23-24页
   3.培养对象不仅关注女童也关注男童第24页
  (二) 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第24页
  (三)多重学科视角为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方案提供坚实的基础第24-25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25-31页
 一、研究目的第25页
 二、研究内容第25页
 三、研究假设第25-26页
  (一)研究一第25页
  (二)研究二第25-26页
 四、研究方法第26-27页
  (一)文献法第26页
  (二)访谈法第26页
  (三)问卷法第26页
  (四)实验法第26-27页
 五、理论基础第27-29页
  (一) 小学二年级的绘本教育第27页
   1. 理论基础第27页
   2. 实证辅证第27页
  (二) 小学四年级的团体游戏第27-28页
   1. 理论基础第27-28页
   2. 实证辅证第28页
  (三) 小学六年级的心理情景剧第28-29页
   1. 理论基础第28页
   2. 实证辅证第28-29页
 六、设计思路第29-31页
  (一)准备阶段第29页
   1.编写培养方案第29页
   2.问卷预测第29页
   3.形成培养方案第29页
  (二) 实施阶段第29页
   1.问卷初测第29页
   2.实施方案第29页
   3.问卷后侧第29页
  (三) 评估阶段第29-31页
   1.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特点分析第29页
   2.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干预效果分析第29-31页
第四章 研究一: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发展特点第31-35页
 一、研究目的第31页
 二、研究方法第31-32页
  (一)被试第31页
  (二) 研究工具第31页
  (三) 研究方法第31-32页
 三、结果与分析第32-34页
  (一)不同年级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第32-33页
  (二)不同性别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第33页
  (三)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第33-34页
 四、讨论第34-35页
  (一)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第34页
  (二)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第34-35页
第五章 研究二: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第35-52页
 一、小学二年级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第35-40页
  (一) 研究目的第35页
  (二) 研究方法第35-38页
   1.被试第35页
   2.研究工具第35-37页
   3. 实验设计与程序第37-38页
  (三) 结果与分析第38-40页
   1.组间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比较第38-39页
   2.组内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内部的比较第39页
   3.绘本教育在性别上的差异第39-40页
  (四) 讨论第40页
 二、小学四年级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第40-46页
  (一)研究目的第40页
  (二)研究方法第40-43页
   1.被试第40页
   2.研究工具第40-43页
   3.实验设计与程序第43页
  (三) 结果与分析第43-45页
   1.组间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比较第44页
   2.组内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内部的比较第44-45页
   3.团体游戏的性别上的差异第45页
  (四) 讨论第45-46页
 三、小学六年级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第46-52页
  (一)研究目的第46页
  (二)研究方法第46-49页
   1.被试第46页
   2.研究工具第46-48页
   3.实验设计与程序第48-49页
  (三) 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1.组间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比较第49-50页
   2.组内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内部的比较第50页
   3.心理情景剧的性别上的差异第50-51页
  (四) 讨论第51-5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第52-58页
 一、研究结论第52-53页
  (一)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的知识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第52页
  (二)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的技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第52页
  (三)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第52页
  (四)绘本教育能够改善和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水平第52页
  (五)团体游戏活动能够改善和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水平第52-53页
  (六)心理情景剧能够改善和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水平第53页
 二、研究启示第53-56页
  (一) 加强学校性自我保护教育课程建设第53-55页
   1. 尽快开设小学生性自我保护教育课程第53-54页
   2. 性自我保护教育不应只关注女童也要关注男童第54-55页
  (二)加大未成年人性自我保护法律的量刑和细化第55页
  (三) 扭转家庭要对小学生性自我保护教育误区第55-56页
   1. 改变家长对性自我保护教育的观念第55-56页
   2. 家长要配合学校要来促进小学生性自我保护教育第56页
  (四)加强小学生性自我保护防范意识和技能的训练第56页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6-58页
  (一)取样范围与研究结果第56页
  (二)追踪研究第56-58页
第七章 参考文献第58-61页
第八章 附录第61-70页
 一、附录一 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问卷第61-62页
 二、附录二 小学二年级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方案第62-63页
 三、附录三 小学四年级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方案第63-65页
 四、附录四 小学六年级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培养方案第65-68页
 五、附录五 本研究培养过程中照片记录第68-70页
个人简历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弹性对威胁词、情绪图片注意偏向的影响
下一篇:庄子美感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