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大学生心理弹性对威胁词、情绪图片注意偏向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心理弹性第10-15页
   ·心理弹性的定义第10-13页
   ·心理弹性的发展历程第13-15页
   ·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第15页
 2.注意偏向第15-20页
   ·注意偏向的定义第15-16页
   ·注意与注意偏向第16页
   ·注意偏向的产生机制第16-17页
   ·注意偏向范式第17-20页
     ·Stroop范式第17-18页
     ·视觉搜索范式第18页
     ·注意训练技术第18-19页
     ·点探测范式第19-20页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第20-24页
 1.心理弹性与注意偏向第20-21页
 2.威胁词与情绪图片第21-22页
 3.以往研究的不足第22页
 4.研究意义第22-23页
   ·理论意义第22-23页
   ·实践意义第23页
 5.研究目的第23-24页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词语、情绪表情的注意偏向第24-40页
 实验一 心理弹性不同水平的大学生对威胁词语的注意偏向第24-33页
   ·实验假设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26页
   ·结果与分析第26-31页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差异检验第26-27页
     ·大学生心理弹性在不同线索提示类型下对注意偏向分的方差分析第27-29页
     ·大学生心理弹性高低水平组的注意偏向分与0的差异检验第29页
     ·大学生的注意偏向与CD- RISC各个维度的高低分差异分析第29-31页
   ·讨论第31-32页
   ·实验一结论第32-33页
 实验二:心理弹性不同水平的大学生对情绪表情的注意偏向第33-40页
   ·实验假设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愉快表情的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间的差异分析第33-34页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消极表情的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间的差异分析第34页
     ·心理弹性与情绪图片注意偏向分的方差分析第34-36页
     ·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分与0的差异分析第36页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威胁词、情绪图片的描述统计比较第36页
     ·心理弹性不同水平与威胁词、情绪图片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第36-38页
   ·讨论第38-39页
   ·实验二结论第39-40页
第四部分 总讨论第40-42页
 1.总讨论第40页
 2.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0-42页
第五部分 总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附录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形而上学属性
下一篇:小学生性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