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 前言 | 第12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8页 |
·黑毛茶品质研究 | 第12-13页 |
·黑茶存放过程中环境因素对黑茶品质影响研究 | 第13-14页 |
·含水量与茶叶品质 | 第13-14页 |
·温度与茶叶品质 | 第14页 |
·湿度与茶叶品质 | 第14页 |
·茶叶存放过程中主要内含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 | 第14-17页 |
·茶多酚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 第15页 |
·含氮物质的变化 | 第15-16页 |
·色素物质的变化 | 第16页 |
·香气物质的变化 | 第16-17页 |
·微生物对黑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 第17-18页 |
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黑毛茶存放过程中环境温、湿度及微生物分析 | 第19-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试验茶叶 | 第19页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19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9页 |
·茶叶存放环境温、湿度测量 | 第19页 |
·黑毛茶存放过程中微生物数量检测 | 第19-20页 |
·培养基 | 第20页 |
·菌液制备 | 第20页 |
·细菌数量检测 | 第20页 |
·真菌数量检测 | 第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黑毛茶存放过程中环境温、湿度变化 | 第20-22页 |
·黑毛茶存放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变化 | 第22-23页 |
·细菌数量的变化 | 第22-23页 |
·真菌数量的变化 | 第23页 |
·黑毛茶存放过程中不同季节环境温、湿度及微生物数量变化 | 第23-24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黑毛茶存放过程中生化成分变化的研究 | 第26-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试验茶叶 | 第26页 |
·试验取样 | 第26-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7页 |
·茶样感官审评 | 第27页 |
·生化成分测定 | 第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黑毛茶感官品质变化 | 第27-29页 |
·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变化 | 第29-36页 |
·水分和水浸出物含量变化 | 第29-30页 |
·主要内含成分含量变化 | 第30-32页 |
·茶样中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 | 第32-34页 |
·茶样中生物碱含量变化 | 第34-35页 |
·茶样中氨基酸组分含量变化 | 第35-36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不同级别黑毛茶存放品质差异性分析 | 第38-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试验茶叶 | 第38页 |
·试验取样 | 第38页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38-39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9页 |
·茶样感官审评 | 第39页 |
·生化成分测定 | 第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52页 |
·黑毛茶感官品质变化 | 第39-40页 |
·茶汤亮度和色泽的变化 | 第40-41页 |
·黑毛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的变化 | 第41-52页 |
·水分与水浸出物含量的变化 | 第42-43页 |
·主要内含物质含量的变化 | 第43-45页 |
·儿茶素组分含量的变化 | 第45-47页 |
·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 第47-48页 |
·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变化 | 第48-50页 |
·有机酸组分含量的变化 | 第50-52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52-54页 |
全文总结 | 第54-57页 |
1 黑毛茶存放过程中环境温、湿度与微生物关系 | 第54页 |
2 黑毛茶存放品质变化研究 | 第54页 |
3 不同等级黑毛茶存放品质差异 | 第54-55页 |
4 环境温、湿度与黑毛茶存放品质变化关系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