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以北京市幼儿园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3页 |
·研究缘由及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的缘由 | 第11-12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研究设计 | 第19-21页 |
·研究问题 | 第19页 |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音乐欣赏 | 第21-22页 |
·音乐欣赏教学 | 第22页 |
·教学策略 | 第22-23页 |
第2章 中班音乐欣赏教学现状 | 第23-36页 |
·教学理念不断更新 | 第23-24页 |
·教学手段的选择更为丰富 | 第23页 |
·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增强 | 第23-24页 |
·评价方式逐步受到重视 | 第24页 |
·教学资源逐步丰富 | 第24-25页 |
·多媒体得到普及 | 第24页 |
·环境上下足功夫 | 第24页 |
·玩教具投入增加 | 第24页 |
·家长资源开始得到重视 | 第24-25页 |
·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 第25-26页 |
·教学目标制定违背了可操作性原则 | 第25页 |
·教学目标制定过于抽象 | 第25-26页 |
·教学目标涉及面狭窄 | 第26页 |
·教学内容选择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 第26-28页 |
·对音乐选材缺乏系统性分析 | 第26页 |
·忽视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内容 | 第26-27页 |
·各领域间教学内容缺乏科学的整合 | 第27-28页 |
·活动形式上忽视幼儿发展的自主性 | 第28-31页 |
·将音乐欣赏等同于技能训练 | 第28-29页 |
·设计形式程式化 | 第29页 |
·师幼间缺乏有效互动 | 第29-30页 |
·缺乏对音乐的充分体验 | 第30-31页 |
·过多地利用非艺术化手段 | 第31页 |
·教学资源的运用上存在盲点 | 第31-34页 |
·忽视幼儿主体性教学资源 | 第31-32页 |
·过分地依赖多媒体资源 | 第32-33页 |
·活动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 第33-34页 |
·教师角色没有合理定位 | 第34-35页 |
·将自己视为教学的控制者 | 第34页 |
·难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 第34-35页 |
·教学评价难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差异 | 第35-36页 |
第3章 造成音乐欣赏教学现状的原因 | 第36-44页 |
·社会因素 | 第36-37页 |
·以营利为目的的兴趣班忽视幼儿发展的需要 | 第36页 |
·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背景 | 第36-37页 |
·幼儿园因素 | 第37-42页 |
·幼儿园人才流失严重 | 第37-38页 |
·教师素质难以满足高质量的教育要求 | 第38-40页 |
·背离全面发展的“特色”办园方式 | 第40-41页 |
·以牺牲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代价迎接评估工作 | 第41页 |
·教师轮岗制度给教学工作带来了难度 | 第41-42页 |
·家庭因素 | 第42-44页 |
·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方式 | 第42页 |
·忽视婴幼儿阶段的早期音乐教育 | 第42-44页 |
第4章 中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 第44-55页 |
·将多元文化融入音乐欣赏教学 | 第44-46页 |
·西方古典文化 | 第44-45页 |
·民族民间文化 | 第45-46页 |
·流行文化 | 第46页 |
·建立生活与音乐欣赏的纽带 | 第46-48页 |
·教学内容从幼儿生活经验入手 | 第47页 |
·创设符合幼儿审美特点的生活环境 | 第47-48页 |
·发现生活中的音乐之美 | 第48页 |
·将体验贯穿于欣赏的始终 | 第48-51页 |
·孩子去体验,理解音乐的真谛 | 第49-50页 |
·教师去体验,实现情感交流 | 第50-51页 |
·家长去体验,实现家园互通 | 第51页 |
·赋予每个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 | 第51-55页 |
·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 | 第52页 |
·创造宽松的氛围 | 第52-53页 |
·正确处理“自由表现”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 第53页 |
·拓展幼儿的表现途径 | 第53-55页 |
第5章 研究反思 | 第55-56页 |
·访谈对象 | 第55页 |
·观察对象 | 第55页 |
·研究过程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