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平台的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9-2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一) 信息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 第9页 |
(二) 我国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 | 第9页 |
(三) 教师教育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 第9-10页 |
(四) 网络成为教师学习的新途径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四、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五、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8-20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一、 学习共同体理论 | 第20-21页 |
(一) 学习共同体的本质与内涵 | 第20页 |
(二) 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界定 | 第20-21页 |
二、 行为科学理论 | 第21-23页 |
(一) 行为科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 第21页 |
(二) 行为科学对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的启示 | 第21-23页 |
三、 行为理论 | 第23-24页 |
(一) 行为理论的概念 | 第23页 |
(二) 行为理论对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的启示 | 第23-24页 |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4-26页 |
(一) 建构主义基本观点 | 第24页 |
(二) 建构主义对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的启示 | 第24-26页 |
第三部分 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类别分析 | 第26-33页 |
一、 网络学习行为的内涵 | 第26-28页 |
(一) 学习行为的概念 | 第26页 |
(二) 网络学习行为的概念 | 第26-27页 |
(三) 网络学习行为的特征 | 第27-28页 |
二、 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的类别 | 第28-33页 |
(一) 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系统要素分析 | 第28-29页 |
(二) 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划分 | 第29-33页 |
第四部分 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案例分析 | 第33-53页 |
一、 《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简介 | 第33-37页 |
(一) Moodle 平台功能简介 | 第33-35页 |
(二) 《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功能简介 | 第35页 |
(三) 《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简介 | 第35-37页 |
二、 Moodle 网络课程平台数据分析 | 第37-39页 |
(一) 作业提交情况 | 第37-38页 |
(二) 在职教师参与讨论区的发帖情况 | 第38-39页 |
三、 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内容编码分析 | 第39-46页 |
(一) 明确研究目标 | 第39-40页 |
(二) 设计内容分析框架 | 第40-41页 |
(三) 内容抽样 | 第41页 |
(四) 内容编码 | 第41-43页 |
(五) 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编码数据统计与描述 | 第43-46页 |
四、 行为主体分析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访谈分析 | 第46-50页 |
(一) 访谈问题的设计 | 第46页 |
(二) 访谈数据分析 | 第46-50页 |
五、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50-53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二) 开展网络课程学习的建议 | 第51-53页 |
第五部分 研究总结 | 第53-56页 |
一、 研究内容的总结 | 第53-54页 |
二、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4-55页 |
三、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