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汉源语素提高对越汉字教学效率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第一节 研究汉源语素与汉字教学关系的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7页 |
1.中国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6页 |
2.国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越南汉字教学的传统与问题 | 第17-21页 |
1.越南汉字教学的传统 | 第17-20页 |
·越南古人汉字教学法 | 第17-19页 |
·现代汉字教学法 | 第19-20页 |
2.越南汉字教学现状分析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汉源语素与越南汉字教学 | 第21-37页 |
第一节 汉源语素的形成及分类 | 第21-28页 |
1.汉源语素的形成 | 第21-24页 |
2.汉源语素的分类 | 第24-28页 |
第二节 越南的汉字应用和教学 | 第28-37页 |
1.越南文字历史演变 | 第28-30页 |
2.越南汉字应用的现状 | 第30-34页 |
3.越南学生对汉源语素与汉字关系的认识 | 第34-35页 |
4.汉字形音义的关系与对越汉字教学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汉源语素对越南学生掌握汉字字音的作用 | 第37-64页 |
第一节 汉源语素在越南语中的语音特点 | 第37-45页 |
1.现代越南语的语音成分分析 | 第37-43页 |
2.汉越音 | 第43-44页 |
3.汉越音与汉字读音的对比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汉源语素的读音与越南语语音的关系 | 第45-60页 |
1.声母 | 第45-49页 |
2.韵母 | 第49-58页 |
3.声调 | 第58-60页 |
第三节 汉源语素对越南学生掌握汉字字音的影响 | 第60-64页 |
第四章 汉源语素对越南学生掌握汉字字义的作用 | 第64-74页 |
第一节 汉源语素义与汉字字义的异同 | 第64-66页 |
1.意义相同 | 第64-65页 |
2.意义同中有异 | 第65-66页 |
3.意义相异 | 第66页 |
第二节 汉源语素义与汉字字义使用频率的比较 | 第66-72页 |
1.常用义 | 第66-69页 |
2.次常用义 | 第69-72页 |
第三节 汉源语素对越南学生掌握汉字字义的影响 | 第72-74页 |
1.汉源语素对越南学生掌握汉字字义的正迁移 | 第72-73页 |
2.汉源语素对越南学生掌握汉字字义的负迁移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汉源语素对越南学生掌握汉字字形的作用 | 第74-94页 |
第一节 汉源语素音与汉字字形的关系 | 第74-77页 |
1 汉字表音部首的越化问题 | 第74-76页 |
2 越化的表音部件对掌握汉字字形的作用 | 第76-77页 |
第二节 汉源语素义与字形的关系 | 第77-92页 |
1 汉源语素义与现代汉字字形的关系 | 第77-83页 |
2 汉源语素义对越南学生掌握汉字形的作用 | 第83-92页 |
第三节 影响汉字字形认知的因素 | 第92-94页 |
1.笔画 | 第92页 |
2.部件 | 第92-93页 |
3.笔顺 | 第93-94页 |
第六章 汉源语素与对越汉字教学的改革 | 第94-105页 |
第一节 越南学生学习汉字的特点 | 第94-95页 |
1.学习背景 | 第94-95页 |
2.学习对象 | 第95页 |
第二节 和汉源语素相关的字量统计 | 第95-96页 |
第三节 和汉源语素相关的汉字教学方法的改进 | 第96-102页 |
1.汉字字音教学 | 第96-97页 |
2.汉字字义教学 | 第97-99页 |
3.汉字字形教学 | 第99-102页 |
第四节 相关建议 | 第102-105页 |
1.加强汉源语素在汉字教材中的作用 | 第102-103页 |
2.汉语课程中关于汉源语素的说明 | 第103-104页 |
3.其他建议 | 第104-105页 |
结语 | 第105-107页 |
附录 | 第107-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6页 |
后记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