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维体态语对比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一、 绪论 | 第8-14页 |
| (一) 体态语的定义及分类 | 第8-10页 |
| (二) 国内外体态语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 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 (三) 研究体态语的意义 | 第12-14页 |
| 二、 体态语的功能 | 第14-22页 |
| (一) 体态语的交际功能 | 第14-16页 |
| (二) 体态语的感情功能 | 第16-18页 |
| (三) 体态语的暗示功能 | 第18-19页 |
| (四) 体态语的强调功能 | 第19-20页 |
| (五) 体态语的掩饰功能 | 第20-22页 |
| 三、 体态语表现的主要身体部位 | 第22-30页 |
| (一) 面部表情 | 第22页 |
| (二) 眼睛 | 第22-24页 |
| (三) 嘴 | 第24-25页 |
| (四) 鼻子 | 第25页 |
| (五) 眉毛 | 第25-26页 |
| (六) 手势动作 | 第26-28页 |
| (七) 姿势 | 第28-30页 |
| 四、 汉维体态语的特点 | 第30-41页 |
| (一) 体态语的共同性 | 第30页 |
| (二) 体态语的社会性 | 第30-33页 |
| (三) 体态语的民族性 | 第33-40页 |
| (四) 体态语的地方性 | 第40-41页 |
| 五、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