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方案设计与优化研究
| 表目录 | 第1-9页 |
| 图目录 | 第9-11页 |
| 摘要 | 第1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美国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澳大利亚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其他国家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技术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设计优化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热力分析方法研究 | 第27-47页 |
| ·概述 | 第27-28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气流推力函数/火用分析方法 | 第28-36页 |
| ·气流推力函数 | 第28-31页 |
| ·火用的定义 | 第31-34页 |
| ·火用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 ·基于热力分析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研究 | 第36-46页 |
| ·基于热力分析的总体参数设计 | 第36-39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热力分析 | 第39-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设计方法研究 | 第47-67页 |
| ·概述 | 第47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参数体系 | 第47-48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设计流程 | 第48-51页 |
| ·任务分析 | 第48页 |
| ·发动机构型选择 | 第48-49页 |
| ·系统组成 | 第49-50页 |
| ·设计流程图 | 第50-51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设计建模 | 第51-65页 |
| ·进气道设计与建模 | 第51-54页 |
| ·隔离段设计 | 第54-55页 |
| ·燃烧室/尾喷管设计与建模 | 第55-57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准一维分析模型 | 第57-61页 |
| ·燃料供应系统模型 | 第61-63页 |
| ·发动机质量模型 | 第63-65页 |
| ·小结 | 第65-67页 |
| 第四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方案设计与性能研究 | 第67-80页 |
| ·概述 | 第67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方案 | 第67-70页 |
| ·内流道设计方案 | 第67-69页 |
| ·供应系统 | 第69-70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性能分析 | 第70-75页 |
| ·推进性能分析 | 第70-74页 |
| ·发动机质量 | 第74-75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释热的初步研究 | 第75-79页 |
| ·裂解气成分对燃烧释热的影响 | 第75-78页 |
| ·燃烧室构型/燃料喷注方案对燃烧释热的影响 | 第78-79页 |
| ·小结 | 第79-80页 |
| 第五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方案优化研究 | 第80-89页 |
| ·概述 | 第80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优化方法 | 第80-83页 |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80-81页 |
| ·模拟退火优化模型 | 第81-83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内流道优化对比分析 | 第83-88页 |
| ·超燃冲压发动机内流道优化结果 | 第84-85页 |
| ·进气道/隔离段优化对比分析 | 第85-86页 |
| ·燃烧室/尾喷管优化对比分析 | 第86-88页 |
| ·小结 | 第88-89页 |
| 结束语 | 第89-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9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9-100页 |
| 附录A 发动机壳体质量/容积模型 | 第100-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