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自强不息意识的培养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引言第10-15页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1-12页
 (三) 论文研究计划第12-15页
  1. 研究目标第13页
  2. 研究内容第13页
  3. 拟突破的难题或攻克的难关第13-14页
  4. 本论文的特色第14-15页
一、自强不息概说第15-24页
 (一) 什么是自强不息第15-18页
  1. 自强不息意识的界定第15-16页
  2. 自强不息溯源——古代第16页
  3. 自强不息意识的发展——近代第16-17页
  4. 自强不息精神的时代特征——现代第17-18页
 (二) 为什么要自强不息第18-24页
  1. 自强不息与人的本质第19-20页
  2. 自强不息与人的生存状态第20-24页
二、自强不息意识的内容第24-43页
 (一) 中学历史教材的课程资源第24-29页
  1. 锲而不舍意识第25页
  2. 终身学习意识第25-26页
  3. 独立自主意识第26-27页
  4. 艰苦奋斗意识第27-28页
  5. 改革创新意识第28-29页
 (二) 教师在课堂上有选择地补充的史料资源第29-37页
  1. 锲而不舍意识的史料第30-31页
  2. 终身学习意识的史料第31-33页
  3. 独立自主意识的史料第33-35页
  4. 艰苦奋斗意识的史料第35-36页
  5. 改革创新意识的史料第36-37页
 (三) 自强不息意识的补充内容第37-43页
  1. 乐观主义人生态度第37-38页
  2. 自强、自立、自恃、自爱、自敬、自尊、自重的人格第38-41页
  3. 逆境成才意识第41-43页
三、中学历史教师进行自强不息意识教育应具备的素质第43-50页
 (一) 基础知识第43-45页
  1. 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第43-44页
  2. 兼备的多种文化知识第44-45页
  3. 实践性知识第45页
 (二) 育人职责第45-47页
  1. 弘扬正气第46页
  2. 培养正气第46-47页
 (三) 教学能力第47-50页
  1. 教学理念第47页
  2. 教学设计第47-48页
  3. 课堂教学互动第48-50页
四、历史教学中自强不息意识的培养第50-59页
 (一) 培养自强不息意识的课堂教学方法第50-56页
  1. 谈话法第50-51页
  2. 榜样示范法第51-53页
  3. 因果分析法第53-54页
  4. 角色扮演法第54-56页
 (二) 构建自强不息意识的学校文化氛围第56-59页
  1. 人文引领第56-57页
  2. 校园文化第57-59页
结语第59-60页
注释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后记第65-66页
附录第66-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对济南特色民俗文化--泉文化的开发与实践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课堂教学讲授法运用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