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山市民营企业家行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22页 |
·企业家行为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民营企业家行为的理论综述 | 第18-22页 |
·民营企业家行为的界定 | 第18页 |
·民营企业家行为的研究基础 | 第18-19页 |
·民营企业家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第三章 转型期中山市民营企业家行为特征分析 | 第22-44页 |
·中山市民营企业家基本情况 | 第22-24页 |
·中山市民营企业家行为基本特征分析 | 第24-44页 |
·决策趋向谨慎稳健 | 第24-26页 |
·偏爱家族式管理 | 第26-31页 |
·善于把握市场机会 | 第31-34页 |
·参政议政趋势明显 | 第34-36页 |
·低调保守、创新不足 | 第36-38页 |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 第38-41页 |
·注重实用性学习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民营企业家行为影响因素之一—企业家自身 | 第44-52页 |
·“彭罗斯效应”—民营企业家的能力约束 | 第44-45页 |
·藏富于民的财富结构 | 第45-47页 |
·民间资本实力雄厚 | 第46页 |
·保守的财富价值观 | 第46-47页 |
·企业家社会责任与企业家精神的耦合作用 | 第47-49页 |
·成长历史烙印--特殊条件下的异军突起 | 第49-50页 |
·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 | 第49页 |
·改革开放的政策大背景 | 第49-50页 |
·人的自然理性解放 | 第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民营企业家行为影响因素之二—企业内部环境 | 第52-58页 |
·民营经济发展的中山模式之辩 | 第52-53页 |
·草根性经济结构 | 第53-54页 |
·龙头企业缺乏 | 第53-54页 |
·名牌名标企业规模偏小 | 第54页 |
·与国有经济的此消彼长扩大了行为空间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民营企业家行为影响因素之三—企业外部环境 | 第58-70页 |
·地方法团主义—强势的政府角色思考 | 第58-61页 |
·更多领域向民资开放 | 第59页 |
·扶持民企技术改革 | 第59-60页 |
·奖励民企创建名牌 | 第60页 |
·着力培育产业集群 | 第60页 |
·调整政府市场角色 | 第60-61页 |
·人力资源管理困境 | 第61-63页 |
·产业承载能力不足 | 第61页 |
·周边城市竞争激烈 | 第61-62页 |
·人才引进重点难落实 | 第62页 |
·人才结构和专业结构分布不合理 | 第62页 |
·人才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 第62-63页 |
·贴近竞争者生存--对专业镇企业集群现象的思考 | 第63-65页 |
·矛盾多样的城市性格 | 第65-69页 |
·粤商文化 | 第66-67页 |
·侨乡文化 | 第67-68页 |
·语言体系 | 第68页 |
·区域文化传统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从地方政府角度谈改善民营企业家行为 | 第70-83页 |
·理性看待地方政府的双重作用 | 第70-72页 |
·合理运用政治关联行为 | 第72-74页 |
·政治关联的形成因素 | 第72-73页 |
·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影响 | 第73-74页 |
·政企合作策略研究 | 第74-75页 |
·改进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 第75-76页 |
·约束地方政府官员的机会主义行为 | 第76-77页 |
·转变政府角色,提升监管服务职能 | 第77-79页 |
·创造平等无差别的市场地位 | 第77-78页 |
·给予私营企业国民待遇 | 第78页 |
·加大政府监督力度 | 第78-79页 |
·完善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79-80页 |
·资本市场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 | 第79页 |
·企业家市场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 | 第79-80页 |
·产品市场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 | 第80页 |
·营造尊商重商爱商的社会氛围 | 第80-83页 |
·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 第80-81页 |
·适度社会地位激励 | 第81-83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附件 | 第88-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