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骏声《说雅》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说雅》的名义、作者及史料记载 | 第8-10页 |
第一节 《说雅》的名义 | 第8页 |
第二节 《说雅》的作者及史料记载 | 第8-10页 |
第二章 《说雅》的内容及其与《尔雅》的比较 | 第10-30页 |
第一节 《说雅》十九篇的所属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节 《说雅》各篇内容与《尔雅》的比较 | 第12-30页 |
第三章 《说雅》的编排体例特点 | 第30-34页 |
第一节 《说雅》编排体例概述 | 第30-32页 |
第二节 《说雅》编排体例的矛盾之处及其原因 | 第32-34页 |
一、《说雅》编排体例的矛盾之处 | 第32-33页 |
二、编排体例矛盾的原因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说雅》与朱骏声的转注理论 | 第34-38页 |
第一节 转注理论综述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朱骏声的转注理论在说雅中的体现 | 第36-38页 |
第五章 《说雅》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 第38-47页 |
第一节 《说雅》对传统训诂方式的贡献 | 第38-40页 |
第二节 《说雅》一书对《尔雅》的突破 | 第40-42页 |
一、在训诂学方面的突破 | 第40-41页 |
二、在探求词汇发展方面的突破 | 第41-42页 |
第三节 《说雅》一书对《说文解字》的突破 | 第42页 |
第四节 《说雅》一书对辨析古汉语中同义词的贡献 | 第42-43页 |
第五节 《说雅》的局限性 | 第43-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