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导言 | 第8-14页 |
·企业家工作性质的国际比较研究的时代经济背景 | 第8-9页 |
·企业家工作性质的国际比较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企业家工作性质的国际比较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企业家工作性质的国际比较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企业家工作性质的国际比较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第11-14页 |
·理论意义和学术意义 | 第12-13页 |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2. 相关理论回顾与理论分析 | 第14-27页 |
·企业家的本质界定 | 第14-19页 |
·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 | 第14页 |
·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 | 第14-15页 |
·柯兹纳的企业家理论 | 第15-16页 |
·奈特的企业家理论 | 第16页 |
·彭罗斯的企业家理论 | 第16-17页 |
·莱宾斯坦的企业家理论 | 第17页 |
·卡森的企业家理论 | 第17-18页 |
·张维迎的企业家理论 | 第18页 |
·企业家理论的总结及概念 | 第18-19页 |
·关于企业家工作性质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现状 | 第19-21页 |
·关于企业家工作性质的国际比较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现状 | 第21-23页 |
·企业家工作性质的国际比较的理论纬度、变量和模型构建 | 第23-27页 |
3. 影响企业家工作性质因素的国际比较 | 第27-45页 |
·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经济比较 | 第27-30页 |
·中国、美国和日本的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比较 | 第30-37页 |
·中国、美国和日本的民族文化比较 | 第30-33页 |
·中国、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比较 | 第33-37页 |
·中国、美国和日本的经济政策比较 | 第37-38页 |
·中国、美国和日本的企业制度比较 | 第38-45页 |
·对企业家激励制度的国际比较 | 第39-41页 |
·对企业家约束制度的国际比较 | 第41-45页 |
4. 企业家工作性质的国际比较 | 第45-69页 |
·知识性 | 第46-50页 |
·知识形成机制模型构建 | 第46-47页 |
·中国、美国和日本企业家知识性差异比较 | 第47-50页 |
·权力性 | 第50-54页 |
·权力形成机制模型构建 | 第50-51页 |
·中国、美国和日本企业家权力性差异比较 | 第51-54页 |
·时间安排灵活性 | 第54-57页 |
·时间安排形成机制模型比较构建 | 第55页 |
·中国、美国和日本企业家时间安排灵活性差异比较 | 第55-57页 |
·创新性 | 第57-62页 |
·创新形成机制的模型构建 | 第57-58页 |
·中国、美国和日本企业家的创新性差异比较 | 第58-62页 |
·企业家网络的复杂性 | 第62-66页 |
·企业家网络的模型构建 | 第62-64页 |
·中国、美国和日本企业家网络的差异比较 | 第64-66页 |
·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 第66-69页 |
·信息来源多样性形成机制的模型构建 | 第66页 |
·中国、美国和日本企业家信息来源多样性的差异比较 | 第66-69页 |
5. 美国企业家和日本企业家工作性质的特点其对中国企业家的启示 | 第69-75页 |
·美国企业家工作性质的特点 | 第69-70页 |
·日本企业家工作性质的特点 | 第70-72页 |
·美国企业家和日本企业家工作性质的优点 | 第72页 |
·企业家工作性质的国际比较对中国企业家的启示 | 第72-75页 |
6. 结论 | 第75-77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76页 |
·本文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后记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