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有关贫困问题的研究 | 第10页 |
二、有关扶贫模式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关于贫困原因的研究 | 第11页 |
四、关于扶贫存在问题研究 | 第11页 |
五、关于产业扶贫研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三、技术路线图 | 第13页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五节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14-17页 |
第一章 荆州市产业扶贫情况 | 第17-23页 |
第一节 荆州市农村贫困现状 | 第17-20页 |
第二节 荆州市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 | 第20-21页 |
一、“政府+企业+贫困户”模式 | 第20页 |
二、“X+企业+贫困户”模式 | 第20-21页 |
三、“公司+农户+基地”模式 | 第21页 |
第三节 荆州市产业扶贫效果 | 第21-23页 |
一、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 第21页 |
二、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 | 第21-22页 |
三、加快贫困地区土地流转形成贫困对象脱贫长效机制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湖北省监利县尚禾农业产业扶贫情况 | 第23-29页 |
第一节 湖北省Y县尚禾农业合作社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 第23-25页 |
一、两个合作模式协调带动发展 | 第23页 |
二、两条产业链 | 第23-24页 |
三、开展三个创新 | 第24-25页 |
四、四种与贫困户的合作方式 | 第25页 |
第二节 尚禾农业合作社产业扶贫路径 | 第25-27页 |
一、明确目标做到精准到户 | 第26页 |
二、因户施策制订扶贫计划 | 第26-27页 |
三、落实资金提供经费保障 | 第27页 |
第三节 “尚禾农业”产业扶贫具体措施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荆州市产业扶贫问题分析 | 第29-36页 |
第一节 荆州市产业扶贫问题 | 第29-33页 |
一、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 | 第29页 |
二、劳动力素质不足 | 第29-31页 |
三、扶贫产业农产品竞争力不足 | 第31-32页 |
四、贫困户“思想贫困”影响扶贫成效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荆州市产业扶贫问题成因分析 | 第33-36页 |
一、金融缓释机制不健全 | 第33页 |
二、农村产权改革滞后 | 第33页 |
三、金融参与产业扶贫能力不足 | 第33-34页 |
四、地理位置封闭 | 第34页 |
五、贫困原因复杂阻碍劳动力素质提升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荆州市产业扶贫问题解决途径 | 第36-39页 |
一、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整合力度 | 第36页 |
二、加强产业扶贫金融体系建设 | 第36-37页 |
三、完善农企对接机制 | 第37-38页 |
四、优化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