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习心理学论文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现状分析及辅导策略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1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2 实践意义第10-1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1-20页
    2.1 中职生学习心理研究综述第11-13页
        2.1.1 中职生的界定第11页
        2.1.2 中职生学习心理的研究综述第11-13页
            2.1.2.1 中职生学习动机研究第11页
            2.1.2.2 中职生学习兴趣研究第11-12页
            2.1.2.3 中职生学习自信研究第12页
            2.1.2.4 中职生学习态度研究第12页
            2.1.2.5 中职生学习习惯研究第12-13页
            2.1.2.6 中职生学习倦怠研究第13页
            2.1.2.7 中职生专业学习心理研究第13页
    2.2 中职生心理资本研究综述第13-20页
        2.2.1 心理资本的概念第13-17页
            2.2.1.1 心理资本概念的演变第13-14页
            2.2.1.2 心理资本概念的取向第14-15页
            2.2.1.3 心理资本的特征要素第15页
            2.2.1.4 心理资本的结构第15-17页
        2.2.2 中职生心理资本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2.2.2.1 中职生心理资本的现状研究第17页
            2.2.2.2 中职生心理资本的干预研究第17-18页
            2.2.2.3 中职生心理资本测量工具的研究第18页
            2.2.2.4 中职生心理资本的延伸研究第18-19页
        2.2.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第19-20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20-22页
    3.1 研究目的第20页
    3.2 研究假设第20页
    3.3 研究思路第20页
    3.4 研究方法第20-21页
    3.5 统计处理第21页
    3.6 研究框架第21-22页
第四章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问卷编制第22-35页
    4.1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概念界定与维度分析第22-23页
    4.2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问卷编制第23-32页
        4.2.1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初测问卷形成第23-24页
            4.2.1.1 研究目的第23页
            4.2.1.2 研究对象第23页
            4.2.1.3 研究工具第23页
            4.2.1.4 研究程序及结果分析第23-24页
        4.2.2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问卷编制第24-25页
            4.2.2.1 研究目的第24页
            4.2.2.2 研究对象第24-25页
            4.2.2.3 研究程序第25页
        4.2.3 结果分析第25-30页
            4.2.3.1 项目分析第25-29页
            4.2.3.3 信效度检验第29-30页
        4.2.4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30-32页
    4.3 讨论第32-34页
        4.3.1 关于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结构的理论构想第32-33页
        4.3.2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第33-34页
    4.4 结论第34-35页
第五章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现状调查第35-46页
    5.1 研究目的第35页
    5.2 研究方法第35-36页
        5.2.1 研究对象第35页
        5.2.2 研究工具第35-36页
        5.2.3 研究过程第36页
    5.3 统计方法第36页
    5.4 研究结果第36-42页
        5.4.1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现状第36页
        5.4.2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差异分析第36-42页
            5.4.2.1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的性别差异第36-37页
            5.4.2.2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的生源地差异第37页
            5.4.2.3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家庭结构的差异第37-38页
            5.4.2.4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获奖类型的差异第38-39页
            5.4.2.5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学业成绩的差异第39-40页
            5.4.2.6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年级的差异第40页
            5.4.2.7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专业情况的差异第40-41页
            5.4.2.8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学校所属地域的差异第41-42页
    5.5 现状分析与讨论第42-44页
        5.5.1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总体特征分析第42页
        5.5.2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水平在性别上的分析第42-43页
        5.5.3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生源地的差异分析第43页
        5.5.4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家庭结构的差异分析第43页
        5.5.5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获奖类型的差异分析第43页
        5.5.6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学业成绩的差异分析第43-44页
        5.5.7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年级的差异分析第44页
        5.5.8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专业情况的差异第44页
        5.5.9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学校所属地域的差异分析第44页
    5.6 结论第44-46页
第六章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的辅导策略第46-51页
    6.1 优化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的培养环境第46-47页
        6.1.1 校园环境第46页
        6.1.2 家庭环境第46-47页
    6.2 建立增强学生学习心理资本的体系第47-49页
        6.2.1 开设相关课程第47页
        6.2.2 构建积极课堂教学范式第47-48页
        6.2.3 完善奖励制度,优化学科学习评价制度第48页
        6.2.4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将学习心理资本融入隐性教育中第48页
        6.2.5 促进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心理资本的开发第48-49页
    6.3 加强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的自我提升第49-51页
        6.3.1 提升自信心,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第49页
        6.3.2 注重积极归因,增强学习乐观第49页
        6.3.3 学习自控力提升第49-51页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第51-54页
    7.1 讨论第51-53页
        7.1.1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问卷的编制研究第51页
        7.1.2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现状及差异分析第51-53页
            7.1.2.1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现状分析第51-52页
            7.1.2.2 中职生学习心理资本差异分析第52-53页
    7.2 结论第53页
    7.3 本研究中的不足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附录第62-66页
    附件1第62-63页
    附件2第63-64页
    附件3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个人简历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在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追踪的多层线性分析
下一篇:中职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