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原料及添加剂论文--食品添加剂论文

槐糖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特性及在牛乳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槐糖脂第12-15页
        1.1.1 槐糖脂简介第12页
        1.1.2 槐糖脂产生菌第12-13页
        1.1.3 槐糖脂生物合成途径第13-14页
        1.1.4 槐糖脂的提取第14页
        1.1.5 槐糖脂的特性第14-15页
    1.2 槐糖脂的抑菌特性第15-19页
        1.2.1 抗细菌活性第15-16页
        1.2.2 抗真菌活性第16页
        1.2.3 抑菌特点第16-17页
        1.2.4 抑菌机理第17-19页
    1.3 牛乳保鲜防腐概况及槐糖脂应用于牛乳的可行性第19-20页
        1.3.1 牛乳的相关介绍第19-20页
        1.3.2 牛乳的研究现状第20页
        1.3.3 槐糖脂应用于牛乳的可行性第20页
    1.4 本课题立题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比较及联合抑菌效果研究第22-34页
    2.1 实验材料第22-24页
        2.1.1 菌株第22页
        2.1.2 试剂第22-23页
        2.1.3 实验仪器第23页
        2.1.4 培养基第23-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6页
        2.2.1 槐糖脂的制备第24页
        2.2.2 内酯型槐糖脂溶液与乳酸链球菌素溶液的配制第24页
        2.2.3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及菌悬液的制备第24页
        2.2.4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第24页
        2.2.5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第24-25页
        2.2.6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第25页
        2.2.7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动力学第25-26页
        2.2.8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的相互作用研究第2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6-31页
        2.3.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第26-27页
        2.3.2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第27-28页
        2.3.3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第28-29页
        2.3.4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第29-30页
        2.3.5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动力学第30页
        2.3.6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的相互作用研究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4页
第3章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第34-46页
    3.1 实验材料第34-36页
        3.1.1 菌株第34页
        3.1.2 试剂第34-35页
        3.1.3 实验设备第35页
        3.1.4 培养基第35页
        3.1.5 溶液的配制第35-36页
    3.2 实验方法第36-39页
        3.2.1 槐糖脂的制备第36页
        3.2.2 内酯型槐糖脂溶液与乳酸链球菌素溶液的配制第36页
        3.2.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化第36页
        3.2.4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第36-37页
        3.2.5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影响第37-38页
        3.2.6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成分泄漏量的影响第38页
        3.2.7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链脱氢酶的影响第38页
        3.2.8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β-半乳糖苷酶的影响第38-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44页
        3.3.1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第39页
        3.3.2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影响第39-41页
        3.3.3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成分泄漏量的影响第41-42页
        3.3.4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链脱氢酶的影响第42-43页
        3.3.5 内酯型槐糖脂与乳酸链球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β-半乳糖苷酶的影响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槐糖脂对巴氏杀菌乳的保鲜效果研究第46-56页
    4.1 实验材料第46-49页
        4.1.1 菌株第46页
        4.1.2 实验试剂第46-47页
        4.1.3 实验设备第47页
        4.1.4 培养基第47-48页
        4.1.5 溶液的配制第48-49页
    4.2 实验方法第49-51页
        4.2.1 槐糖脂的制备第49页
        4.2.2 槐糖脂溶液的配制第49页
        4.2.3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的活化第49页
        4.2.4 牛乳的准备第49页
        4.2.5 槐糖脂对牛乳酸度的影响第49-50页
        4.2.6 槐糖脂对牛乳蛋白质的影响第50页
        4.2.7 槐糖脂对牛乳菌落总数的影响第50页
        4.2.8 槐糖脂对牛乳新鲜度的影响第50-51页
    4.3 实验结果第51-54页
        4.3.1 槐糖脂对牛乳酸度的影响第51-52页
        4.3.2 槐糖脂对牛乳蛋白质的影响第52-53页
        4.3.3 槐糖脂对牛乳菌落总数的影响第53-54页
        4.3.4 槐糖脂对牛乳新鲜度的影响第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结论与展望第56-60页
    结论第56-57页
    创新点第57页
    展望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致谢第68-70页
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调保鲜对散叶生菜采后线粒体呼吸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下一篇:平煤股份六矿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卸压增透消突效果考察及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