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实践概述 | 第17-26页 |
2.1 EAP概述和发展沿革 | 第17-19页 |
2.1.1 EAP的有关概念 | 第17-18页 |
2.1.2 EAP的发展沿革 | 第18-19页 |
2.2 EAP有关理论研究 | 第19-23页 |
2.2.1 EAP的内容 | 第19-20页 |
2.2.2 EAP实施模式 | 第20-21页 |
2.2.3 EAP的效果评估 | 第21-23页 |
2.3 EAP在国内外应用情况 | 第23-25页 |
2.3.1 EAP在国外应用情况 | 第23-24页 |
2.3.2 EAP在国内应用情况 | 第24-25页 |
2.4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K支行EAP需求调查诊断 | 第26-32页 |
3.1 调查目的和方法 | 第26-27页 |
3.1.1 需求调查的目的 | 第26页 |
3.1.2 需求调查的主要方法 | 第26-27页 |
3.2 调查设计与结果 | 第27页 |
3.3 员工对EAP的需求调查分析 | 第27-31页 |
3.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K支行EAP实施方案设计 | 第32-39页 |
4.1 设计K支行EAP实施阶段设计 | 第32-34页 |
4.1.1 前期导入阶段 | 第32-33页 |
4.1.2 活动实施阶段 | 第33页 |
4.1.3 活动评价总结阶段 | 第33页 |
4.1.4 活动固化阶段 | 第33-34页 |
4.2 K支行EAP实施内容设计 | 第34-36页 |
4.2.1 确定EAP实施模式 | 第34页 |
4.2.2 多渠道、分类别、分层次设计EAP服务 | 第34-35页 |
4.2.3 设计EAP服务平台 | 第35-36页 |
4.3 K支行EAP组织架构设计 | 第36-37页 |
4.4 K支行EAP评估机制设计 | 第37-38页 |
4.5 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K支行EAP项目实施过程与评价 | 第39-48页 |
5.1 实施过程 | 第39-42页 |
5.1.1 开展丰富多样的EAP宣传 | 第39页 |
5.1.2 开展大型培训讲座 | 第39-40页 |
5.1.3 组织小型沙龙活动 | 第40-41页 |
5.1.4 探索网点模式 | 第41页 |
5.1.5 建立放松减压室 | 第41页 |
5.1.6 提供在线心理自评和微信心理咨询 | 第41-42页 |
5.2 EAP的效果评估 | 第42-44页 |
5.2.1 过程评估 | 第42-43页 |
5.2.2 员工个体和组织整体效果评估 | 第43-44页 |
5.3 EAP实施方案固化 | 第44-46页 |
5.3.1 与“节日活动”相结合 | 第45页 |
5.3.2 与业务发展相结合 | 第45页 |
5.3.3 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 第45页 |
5.3.4 与团队建设相结合 | 第45-46页 |
5.3.5 与员工力量相结合 | 第46页 |
5.3.6 与现有设施条件相结合 | 第46页 |
5.4 EAP的经验总结和改进建议 | 第46-47页 |
5.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8-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51页 |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51-52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51页 |
6.2.2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页 |
附录A EAP问卷调查(节选) | 第55-57页 |
附录B A银行EAP心理测评量表—(SCL-90)(节选) | 第57-58页 |
附录C EAP项目效果问卷调查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