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内容及框架 | 第15-16页 |
1.5 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2.1 股权激励概念概述 | 第18-19页 |
2.1.1 股权激励制度概念 | 第18页 |
2.1.2 股权激励分类 | 第18-19页 |
2.2 股权激励的主要理论 | 第19-22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页 |
2.2.2 激励理论 | 第19-20页 |
2.2.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0页 |
2.2.4 五步连贯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国内外股权激励制度的分析与借鉴 | 第22-28页 |
3.1 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 第22-23页 |
3.2 国内外股权激励的发展历程与实践经验 | 第23-25页 |
3.2.1 国外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实践经验 | 第23-24页 |
3.2.2 国内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实践经验 | 第24-25页 |
3.3 国内外股权激励制度经验借鉴 | 第25-28页 |
3.3.1 制度环境与股权激励 | 第26页 |
3.3.2 行业特征与股权激励 | 第26页 |
3.3.3 企业发展阶段股权激励 | 第26页 |
3.3.4 企业规模与股权激励 | 第26-27页 |
3.3.5 非上市企业股权激励常用模式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石家庄壹加贰联合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激励制度现状分析 | 第28-36页 |
4.1 石家庄壹加贰联合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现状 | 第28-31页 |
4.1.1 石家庄壹加贰联合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现有激励制度 | 第29页 |
4.1.2 置业顾问薪酬及考核标准 | 第29-30页 |
4.1.3 店经理薪酬及考核标准 | 第30页 |
4.1.4 营业经理薪酬考核标准 | 第30页 |
4.1.5 年终盈利奖励办法 | 第30-31页 |
4.2 开展股权激励的SWOT分析 | 第31-36页 |
4.2.1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优势 | 第32页 |
4.2.2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劣势 | 第32-33页 |
4.2.3 企业外部环境因素——机遇 | 第33页 |
4.2.4 企业外部环境因素——挑战 | 第33页 |
4.2.5 SWOT矩阵分析 | 第33-36页 |
第五章 石家庄壹加贰联合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调查与分析. | 第36-46页 |
5.1 调查方案设计 | 第36页 |
5.1.1 调查内容 | 第36页 |
5.1.2 调查对象 | 第36页 |
5.1.3 调查方式 | 第36页 |
5.2 抽样设计 | 第36-38页 |
5.2.1 抽样方法 | 第36-37页 |
5.2.2 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 | 第37-38页 |
5.3 数据分析 | 第38-46页 |
5.3.1 公司职位 | 第38页 |
5.3.2 是否满意当下激励制度 | 第38页 |
5.3.3 是否了解国家颁布的有关股权激励制度或规定 | 第38-39页 |
5.3.4 是否了解股权激励制度 | 第39页 |
5.3.5 股权激励制度的性质 | 第39-40页 |
5.3.6 是否赞成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 | 第40页 |
5.3.7 认购额度 | 第40-41页 |
5.3.8 股权激励制度的对象 | 第41页 |
5.3.9 股权激励量化额度的分配依据 | 第41-42页 |
5.3.10 员工持股的资金来源 | 第42页 |
5.3.11 股权激励定价方法 | 第42-43页 |
5.3.12 股票期权的合适授予时机 | 第43页 |
5.3.13 开放性题目 | 第43-46页 |
第六章 石家庄壹加贰联合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股权激励设计 | 第46-56页 |
6.1 激励模式选择 | 第46-47页 |
6.1.1 股权期权激励模式 | 第46页 |
6.1.2 限制性股权激励模式 | 第46-47页 |
6.1.3 业绩股权激励模式 | 第47页 |
6.1.4 股权增值权激励模式 | 第47页 |
6.2 激励对象选择 | 第47-48页 |
6.2.1 激励对象选择范围 | 第48页 |
6.2.2 激励对象的确定 | 第48页 |
6.3 激励方案指导思想 | 第48-49页 |
6.3.1 明确股权激励作用 | 第49页 |
6.3.2 注重股权变更细节 | 第49页 |
6.3.3 设计多种股权激励方案 | 第49页 |
6.3.4 建立监督与考核机制 | 第49页 |
6.4 激励方案要点设计 | 第49-51页 |
6.4.1 现金出资持股 | 第50页 |
6.4.2 岗位分红股 | 第50-51页 |
6.4.3 经营业绩股 | 第51页 |
6.5 实施股权激励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51-56页 |
6.5.1 建立合理绩效考核机制 | 第51-52页 |
6.5.2 确定公平合理的行权价格 | 第52-53页 |
6.5.3 设计飞翔(退出)机制 | 第53-54页 |
6.5.4 引导正确的内部竞争观 | 第54-56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56-58页 |
7.1 结论 | 第56-57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一 | 第62-65页 |
附录二 | 第65-66页 |
附录三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