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5页 |
一、跨学科培养人才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一) 选题的缘由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一) 跨学科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15-16页 |
(二) 关于跨学科教育与跨学科人才的内涵 | 第16-17页 |
(三) 跨学科人才的特征 | 第17页 |
(四) 关于跨学科培养人才的措施 | 第17-18页 |
(五) 跨学科培养人才的制约因素 | 第18页 |
(六) 关于跨学科培养人才模式 | 第18-19页 |
(七) 跨学科培养人才的比较研究 | 第19-20页 |
(八) 跨学科培养人才的实践探索 | 第20-22页 |
三、跨学科的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一) 跨学科 | 第22页 |
(二) 跨学科教育 | 第22页 |
(三) 跨学科人才 | 第22页 |
(四) 跨学科培养人才 | 第22-23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3-2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国内高校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5-36页 |
一、跨学科培养人才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 第25-29页 |
(一) 跨学科培养人才历程 | 第25-27页 |
(二) 我国高校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现状 | 第27-29页 |
二、跨学科培养人才的模式及运行机制 | 第29-32页 |
(一) 武汉大学跨学科培养人才模式及运行机制 | 第29-31页 |
(二) 北京大学跨学科培养人才模式及运行机制 | 第31-32页 |
三、跨学科培养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6页 |
(一) 高校培养人才单一专业的观念影响跨学科培养人才 | 第32-33页 |
(二) 管理滞后影响跨学科培养人才 | 第33页 |
(三) 评价机制影响跨学科培养人才 | 第33-34页 |
(四) 资源缺乏共享影响跨学科培养人才 | 第34页 |
(五) 学科文化体系影响跨学科培养人才 | 第34-35页 |
(六) 教师团队建设乏力影响跨学科培养人才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国外高校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经验与启示 | 第36-41页 |
一、美国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经验 | 第36-37页 |
(一) 美国跨学科培养人才的兴起与发展 | 第36-37页 |
(二) 美国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经验 | 第37页 |
二、英国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经验 | 第37-39页 |
(一) 英国跨学科培养人才的兴起与发展 | 第37-39页 |
(二) 英国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经验 | 第39页 |
三、国外高校跨学科培养人才的启示 | 第39-41页 |
(一) 改变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 第39页 |
(二) 建立跨学科中心,注重课程设置 | 第39页 |
(三) 为跨学科培养人才创造条件 | 第39-41页 |
第四章 跨学科培养人才管理体系构建 | 第41-48页 |
一、明确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理念、目标和原则 | 第41-42页 |
(一) 确立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理念 | 第41页 |
(二) 制定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目标 | 第41-42页 |
(三) 跨学科培养人才的原则 | 第42页 |
二、建立有效的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组织及运行机制 | 第42-44页 |
(一) 建立有效的跨学科培养人才的体制 | 第42-43页 |
(二) 健全跨学科培养人才的运行机制 | 第43-44页 |
三、完善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管理制度 | 第44-46页 |
(一) 跨学科人才的培养管理制度 | 第44-45页 |
(二) 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 | 第45页 |
(三) 出台灵活的激励机制 | 第45页 |
(四) 整合学校力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 第45-46页 |
(五) 注重对培养人才过程的监督 | 第46页 |
四、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 | 第46-48页 |
(一) 加强老师跨学科知识储备 | 第46页 |
(二) 建立合理的机制 | 第46-47页 |
(三) 建立教师聘任制度 | 第47页 |
(四) 实行科学评估,激发团队整体优势 | 第47页 |
(五) 加强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