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现代词汇论文

汉、越语中“火”语义范畴的对比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1页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第14-16页
        一 近年来认知学科以及认知语言学科的新理解及辐射第14-15页
        二 汉、越语中“火”的丰富语义范畴第15-16页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范围,语料来源第16-23页
        一 研究的对象第16-22页
        二 研究范围第22页
        三 语料来源第22-23页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第23-28页
        一 中国对“火”的研究现状第23-26页
            (一)语言文字学角度第23-24页
            (二)语义学角度第24页
            (三)认知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角度第24-26页
        二 越南对“l?a”和“h?a”的研究现状第26-28页
            (一)语义学研究角度第26-27页
            (二)认知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角度第27-28页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8-30页
        一 研究目的第28-29页
        二 研究意义第29-30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第30-31页
        一 对比研究法第30页
        二 分析法第30页
        三 定量与定性结合法第30-31页
第二章 相关的理论基础第31-51页
    第一节 概念、范畴及其语言表征第31-40页
        一 体验性(embodiment)第31-32页
        二 概念与三空间模型第32-35页
            (一)概念第32-33页
            (二)三空间模型第33-34页
            (三)概念化第34-35页
        三 范畴、范畴化与语义范畴第35-38页
            (一)范畴、范畴化与范畴的典型第35-37页
            (二)语义范畴第37-38页
        四 意象图式与认知模型第38-40页
            (一)意象图式第38-39页
            (二)认知模型第39-40页
    第二节 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第40-51页
        一 概念隐喻第40-48页
            (一)概念隐喻的本质第40-44页
            (二)概念隐喻的原则和机制第44-45页
            (三)概念隐喻的分类第45-48页
        二 概念转喻第48-51页
            (一)概念转喻的本质第48页
            (二)概念转喻的原则和机制第48-49页
            (三)概念转喻的分类第49-51页
第三章 火的自然特征及其语义范畴第51-78页
    第一节 火光的形貌特征第51-56页
        一 汉语中火光的形貌表征第51-52页
        二 越南语中火光的形貌表征第52-53页
        三 汉、越语中火光的形貌表征对比第53-56页
            (一)相同点第53页
            (二)不同点第53-56页
    第二节 火光的颜色特征第56-60页
        一 汉语中火光的颜色表征第56-57页
        二 越南语中火光的颜色表征第57-58页
        三 汉、越语中火光的颜色表征对比第58-60页
            (一)相同点第58页
            (二)不同点第58-60页
    第三节 火焰的热度特征第60-63页
        一 汉语中火焰的热度表征第60-61页
        二 越南语中火焰的热度表征第61页
        三 汉、越语中火焰的热度表征对比第61-63页
            (一)相同点第61-62页
            (二)不同点第62-63页
    第四节 火势情况特征第63-66页
        一 汉语中火势情况表征第63页
        二 越南语中火势情况表征第63-64页
        三 汉、越南语中火势情况表征对比第64-66页
            (一)相同点第64-65页
            (二)不同点第65-66页
    第五节 火的类别特征第66-71页
        一 汉语中火的类别表征第66-68页
        二 越南语中火的类别表征第68-69页
        三 汉、越南语中火的类别表征对比第69-71页
            (一)相同点第69-70页
            (二)不同点第70-71页
    第六节 造火的原料和物质特征第71-74页
        一 汉语中造火的原料和物质表征第71-72页
        二 越南语中造火的原料和物质表征第72-73页
        三 汉、越语中造火的原料和物质表征对比第73-74页
            (一)相同点第73页
            (二)不同点第73-74页
    第七节 本章小结第74-78页
第四章 火的表人、物和现象语义范畴第78-124页
    第一节 与火相关的表人语义范畴第79-85页
        一 汉语“火”的表人语义范畴第79-82页
        二 越南语“l?a”和“h?a”的表人语义范畴第82-83页
        三 汉、越语中与火有关的表人语义范畴对比第83-85页
            (一)相同点第83页
            (二)不同点第83-85页
    第二节 与火相关的表植物语义范畴第85-91页
        一 汉语“火”的表植物语义范畴第85-88页
        二 越南语“l?a”和“h?a”的表植物语义范畴第88页
        三 汉、越语中与火相关的表植物语义范畴对比第88-91页
            (一)相同点第88-89页
            (二)不同点第89-91页
    第三节 与火相关的表动物语义范畴第91-96页
        一 汉语“火”的表动物语义范畴第91-93页
        二 越南语“l?a”和“h?a”的表动物语义范畴第93-94页
        三 汉、越语中与火相关的表动物语义范畴对比第94-96页
            (一)相同点第94页
            (二)不同点第94-96页
    第四节 与火相关的表自然事物现象语义范畴第96-102页
        一 汉语“火”的表自然事物现象语义范畴第96-99页
        二 越南语“l?a”和“h?a”的表自然事物现象语义范畴第99-100页
        三 汉、越南语中与火相关的表自然事物现象语义范畴对比第100-102页
            (一)相同点第100页
            (二)不同点第100-102页
    第五节 与火相关的表用具语义范畴第102-111页
        一 汉语“火”的表用具语义范畴第102-106页
        二 越南语“l?a”和“h?a”的表用具语义范畴第106-107页
        三 汉、越语中与火相关的表用具语义范畴对比第107-111页
            (一)相同点第107-108页
            (二)不同点第108-111页
    第六节 与火相关的表火灾语义范畴第111-116页
        一 汉语“火”的表火灾语义范畴第111-113页
        二 越南语“l?a”和“h?a”的表火灾语义范畴第113页
        三 汉、越语中与火相关的表火灾语义范畴对比第113-116页
            (一)相同点第113-114页
            (二)不同点第114-116页
    第七节 与火相关的其他语义范畴第116-120页
        一 汉语中“火”的其他语义范畴第116-118页
            (一)表食物语义范畴第117页
            (二)表印记语义范畴第117页
            (三)表旗帜语义范畴第117页
            (四)表想象物品语义范畴第117-118页
        二 越南语中“l?a”和“h?a”的其他范畴第118页
        三 汉、越语中与火相关的其他语义范畴对比第118-120页
            (一)相同点第118页
            (二)不同点第118-120页
    第八节 本章小结第120-124页
第五章 火的表事态语义范畴及其产生机制第124-149页
    第一节 与火相关的积极状态语义范畴第124-132页
        一 汉、越语共有的与火相关的积极状态语义范畴第124-128页
            (一)艳丽、详明第125-126页
            (二)力量第126-127页
            (三)性感第127-128页
        二 汉语“火”特有的积极状态语义范畴第128-131页
            (一)热闹、繁盛第128-130页
            (二)流行第130页
            (三)最佳的时刻和程度第130-131页
        三 越南语“l?a”和“h?a”特有的积极状态语义范畴第131-132页
    第二节 与火相关的消极状态语义范畴第132-143页
        一 汉、越语共有的与火相关的消极状态语义范畴第132-143页
            (一)紧急第132-133页
            (二)困难、危险第133-137页
            (三)矛盾第137-138页
            (四)战争第138-140页
            (五)程度不妥第140-143页
        二 汉语“火”特有的消极状态语义范畴第143页
        三 越南语“l?a”和“h?a”特有的消极状态语义范畴第143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143-149页
第六章 火的表精神世界的语义范畴第149-186页
    第一节 火的表情感状态语义范畴第149-161页
        一 汉、越语共有的与火相关的情感状态语义范畴第150-160页
            (一)生气、愤怒第150-152页
            (二)急躁第152-154页
            (三)希望、欲望、嫉妒第154-156页
            (四)爱情第156-160页
        二 汉语“火”特有的情感状态语义范畴第160页
        三 越南语“l?a”和“h?a”特有的情感状态语义范畴第160-161页
    第二节 火的表性格行为语义范畴第161-168页
        一 汉、越语共有的与火相关的性格行为范畴第161-166页
            (一)热心、强烈第161-163页
            (二)急性第163-164页
            (三)毒辣,过度第164-166页
        二 汉语“火”特有的性格行为语义范畴第166-167页
        三 越南语“l?a”和“h?a”特有的性格行为语义范畴第167-168页
    第三节 火的表民族文化价值和医学理论的语义范畴第168-181页
        一 哲学思想之火第168-172页
            (一)汉、越语共有的哲学思想之火第168-170页
            (二)汉语“火”特有的哲学思想之火第170-172页
            (三)越南语“l?a”和“h?a”特有的哲学思想之火第172页
        二 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之火第172-177页
            (一)汉、越语共有的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之火第172-175页
            (二)汉语“火”特有的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之火第175-177页
            (三)越南语“l?a”和“h?a”特有的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之火第177页
        三 中医学理论之火第177-181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81-186页
第七章 汉、越语中“火”语义范畴的异同及其原因第186-203页
    第一节 汉、越语中“火”语义范畴的异同第186-191页
        一 相同意义第186-187页
        二 特有的意义第187-191页
            (一)汉语“火”特有的意义第187-188页
            (二)越南语“l?a”和“h?a”特有的意义第188-191页
    第二节 相同原因第191-198页
        一 人类共同身体体验、心理和思维特点第191-193页
        二 相似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第193-198页
    第三节 相异原因第198-202页
        一 地理环境差异第198-200页
        二 文化社会历史背景差异第200-202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202-203页
第八章 结论第203-212页
附录第212-217页
    附录 1:《现代汉语大词典》含“火”的词语第212-214页
    附录 2:《现代汉语大字典》含“火”的词语第214-215页
    附录 3:《越南语词典》含“l?a”和“h?a”的词语第215-216页
    附录 4:《越南成语与俗语词典》含“l?a”和“h?a”的成语第216-217页
参考文献第217-22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225-226页
后记第226页

论文共2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的认知研究
下一篇:昆剧新编戏与改编戏研究(1949~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