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高中历史教研组建设的实地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10-11页 |
(一) 基于工作困惑 | 第10页 |
(二) 基于实践需要 | 第10页 |
(三) 基于理论关注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三) 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 第16-17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一) 教研组 | 第17页 |
(二) 教研组建设 | 第17-18页 |
五、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S高中历史教研组角色定位 | 第20-33页 |
一、S高中及其历史教研组概况 | 第20-22页 |
(一) S高中概况 | 第20页 |
(二) S高中历史教研组概况 | 第20-22页 |
二、S高中教研组的组织定位 | 第22-27页 |
(一) S高中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关系 | 第22-25页 |
(二) S高中教研组与教务处的关系 | 第25-26页 |
(三) S高中教研组与备课组的关系 | 第26-27页 |
三、S高中教研组的工作职责 | 第27-28页 |
四、S高中历史教研组长的选拔与职权 | 第28-33页 |
(一) S高中教研组长任职条件 | 第28-29页 |
(二) S高中教研组长选拔流程 | 第29-31页 |
(三) S高中历史教研组长的权力 | 第31-33页 |
第二章 S高中历史教研组的活动及运行 | 第33-44页 |
一、S高中教研组的主要活动 | 第33-38页 |
(一) 聚焦课堂 | 第33-37页 |
(二) 课题研究 | 第37-38页 |
二、S高中教研组的运行 | 第38-44页 |
(一) 工作常规 | 第38-41页 |
(二) 激励机制 | 第41-44页 |
第三章 S高中历史教研组的团队建设 | 第44-53页 |
一、没有愿景的团队 | 第44-46页 |
(一) 个人愿景 | 第44-45页 |
(二) 愿景产生方式 | 第45-46页 |
二、不成梯队的队伍 | 第46-48页 |
(一) 从对后备人才培养上看 | 第46-47页 |
(二) 从人才选拔制度上看 | 第47-48页 |
三、有待优化的关系 | 第48-53页 |
(一) 沟通不畅 | 第48-49页 |
(二) 协调不力 | 第49-50页 |
(三) 合作不足 | 第50-53页 |
第四章 S高中历史教研组的外部关系 | 第53-57页 |
一、纵向指导:与县教研室关系 | 第53-55页 |
二、横向交流:与兄弟学校教研组的关系 | 第55-57页 |
第五章 S高中历史教研组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57-65页 |
一、S高中历史教研组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57-60页 |
(一) 支持问题:内外部支持的缺乏 | 第57页 |
(二) 地位问题:校内地位低下 | 第57-58页 |
(三) 氛围问题:合作气氛缺失,科研氛围不浓- | 第58-59页 |
(四) 制度问题:学校评价激励制度不健全 | 第59页 |
(五) 人才问题:教研组人员专业素质难以保证 | 第59-60页 |
二、S高中历史教研组建设对策建议 | 第60-65页 |
(一) 制度策略:加强校内外支持 | 第60-61页 |
(二) 管理策略:强化管理,授予职权 | 第61-62页 |
(三) 氛围策略:完善团队建设,营造科研氛围 | 第62-63页 |
(四) 制度策略: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 第63页 |
(五) 人才策略:重视教研组人员选拔与培养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